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民国四大公子: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中国年鉴网
关于民国四公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曾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这样说:“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
张伯驹实际上是提出了民国四公子的三种说法:一、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二、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张孝若;三、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
在这些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张学良了。除张学良外,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知名度可能最高。袁克文自幼聪慧,是袁氏诸子中最不同凡响的一位,袁本人也颇为自负,常以三国曹子建自比。袁克文无意于政治权位,袁氏称帝时,他与父兄意见相左,他的一首反对帝制的诗在当时曾传诵一时:“乍着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黯九城。隙驹留身争一瞬,蜇声催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上琼楼最上层。”
袁世凯死后,袁家树倒猢狲散,袁克文便往来于京、津、沪等地,从事收藏、书画、填词、作诗、撰文、唱曲等名士活动。1931年农历正月,袁克文在天津患猩红热去世,一生挥金如土的袁二公子身后只留下了20元钱的遗产,后事还是“青帮”里的徒子、徒孙凑钱帮他办的。出殡时,与其相交多年的一些僧人、道士都来送葬,甚至一些妓女也扎了白头绳来哭奠,风流才子袁二爷的后事成为当时天津卫的一大景观。
张伯驹是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他与袁家关系最为密切,1950年代末“洪宪太子”袁克定就是在他家去世的,后事也是由他一手料理。有人说张伯驹一生的职业就是“玩儿”,但他却玩儿出了大名堂、大学问。他在诗词楹联、琴棋书画、戏曲研究、文物鉴赏等方面成就不俗,旧小说里常用“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来形容才子,张伯驹就是这样一个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1956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将其一生收藏的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黄庭坚《诸上座帖》等价值连城的珍贵书画无偿捐献给国家。
晚年后,张伯驹担任过中央文史馆馆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等许多社会职务,1982年2月26日在北京平静离世,终年84岁。
卢小嘉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上海滩有名的花花公子,其最有名的“壮举”是与黄金荣为争夺一个女艺人而大动干戈。1940年代后期,这位卢公子移居台湾,以经商为主,1960年代末去世。张孝若则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之子,留美出身,早年曾在北洋政府任职。张謇去世后,张孝若主持父亲留下的各项事业,1935年被手下保镖暗杀,时年37岁,其死因众说纷纭。
溥侗是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欣的孙子,是四公子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和皇族。溥侗文化素养深厚,酷爱昆曲和京剧,据说当时的京剧名角言菊朋、李万春等人都曾以师事之。溥侗曾一人在京剧《群英会》中饰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且都技艺精妙出神入化,引起了轰动。1950年6月,溥侗在上海病故,根据他的遗嘱,其后人将他葬在了昆曲的发源地苏州。
还有另外一种版本的“民国四公子”也流传甚广,那就是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卢永祥之子卢小嘉。
孙科是中山先生的独子,曾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等职,解放前夕被共产党列为43名战犯之一。后辞职旅居海外,1965年回台定居,1973年9月病逝。
段宏业则是“北洋之虎”段祺瑞与原配夫人所生长子,从小寄养在亲戚家,十几岁才回到段祺瑞身边。和他的父亲一样,段宏业也酷爱围棋,是当时围棋界有名的高手。对于子女和亲属,段祺瑞要求极为严格,从不给予什么特殊照顾。他对段宏业虽然十分喜爱,但却没有为他的前途铺平道路,而是教育他从最低层做起,靠能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这些“民国公子”的“爸爸”均系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高官大员,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虽然如此,他们各自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王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