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毛泽东:从封建帝王到民间女子的诗都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5月3日电 近日,党史频道连载了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一书。本书由曾在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小组工作的张贻玖,搜集毛泽东读古典诗词的亲笔记录,整理而成。作者梳理了毛泽东一生重点品读、批注、圈点的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以及诗话、楹联等,从中探索毛泽东在阅读圈点评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体会和感情。以下为本书节选。(孙琳)
从封建帝王到民间女子的诗都爱读
毛泽东爱读《观沧海》和《龟虽寿》这两首诗,不仅反复读,多次圈画,还用他那龙飞凤舞的草体手书全诗。曹操的《观沧海》借景抒情,写出了大海的宽阔和雄伟,隐喻着自己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被誉为“有吞吐宇宙气象”。全诗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毛泽东在好几部书里圈画过这首诗。1954年春夏之际在北戴河,毛泽东每当游泳归来或夜间工作疲劳后在沙滩散步时,总是遥望大海,口中不停地背诵吟哦这首诗。那些日子,他常看《古诗源》,还让人找来地图,一边查找一边说:“曹操是来过这里的。”“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写出《观沧海》。”不久,毛泽东写作了《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词中对曹操这一碣石遗篇念念不忘,发思古之幽情,感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其中“萧瑟秋风”即从《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点化而出。毛泽东写作这首词时还说:“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浪淘沙》。李煜的词意境和语言都好,但是风格柔靡,情绪伤感。”他不喜欢。他说,他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愤,是真男子,大手笔。有一次他在与子女谈论诗词时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1961年,他在给胡乔木的一封信中,引用《龟虽寿》中“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两句诗,说:“此诗宜读。”这两句诗有不信天命,自己掌握命运的朴素唯物论,毛泽东很为欣赏。在读二十四史《南史·僧虔传》所写的批注中,也引用过它。
曹操不仅自己是位“了不起的诗人”,他和他的儿子、著名诗人曹丕、曹植聚集了当时许多著名文人,形成被文学史上称作黄金时代的建安文学。这一时期各种文体都得到发展,尤其是诗歌,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也在这时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爱读曹操的诗,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吸引他的,恐怕还在于曹操的诗“直抒胸臆,豁达通脱”。按鲁迅评价曹操的解释:“通脱即随便之意。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文章”。“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这两段话载于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毛泽东读后对此都重笔画有着重线,天头上画有大圈。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他对曹操的关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