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潜伏者涂兆兴:敌人眼皮下掩护众多红色后代--中国年鉴网
晚年涂兆兴。
新中国成立后,在渝北区石船中心小学[XiaoXue]修建的纪念碑。
石船小学[XiaoXue]校园。
石船小学[XiaoXue]老屋。
2月28日,渝北区石船镇中心小学[XiaoXue],八旬老党员[DangYuan]、原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刘渝明久久地抚摸着校舍旁的旧栏杆。60多年前,他曾在这个学校[XueXiao]担任了一年的教导主任,结识了当时的校长涂兆兴,并配合党组织转移地下[DiXia]党员[DangYuan]和进步[JinBu]人士。
故地重游,如今,已是一头银发的老人感慨万千。刹那间,当年那个爱穿中山装、书卷味十足的校长涂兆兴仿佛正沿着走廊微笑而来……栏杆外的桃花又开了,好一个旖旎的春天。
1942年至1947年,对战斗在重庆的共产党人而言,是最为白色恐怖的年代,石船小学[XiaoXue]据点[JuDian]在国民党[GuoMinDang]特务、乡霸的眼皮子底下隐蔽党员[DangYuan]、进步[JinBu]人士、革命[GeMing]后代近40余人,其中包括王维舟的孩子,吴玉章、董必武的孙子,刘凡的一对儿女。学校[XueXiao]还为革命[GeMing]培育、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这个据点[JuDian]也改写了一批人的命运,其中之一就是校长涂兆兴———从乡绅公子成长为忠诚的地下[DiXia]党工作者,从谦谦的文弱书生成长为与敌特斗智斗勇、熟练斡旋的潜伏战士。涂兆兴曾说:“我火热的一生始于石船小学[XiaoXue]据点[JuDian]。”
精神“贫穷”,贵公子的成长烦恼
1913年1月,涂兆兴出生于渝北区石船镇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家有田产130多石,在当地称得上富裕之家。父亲涂安庭的愿望恰如他的名字“安庭”,希望维持家庭的长期富裕,巩固在当地的声誉。涂安庭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了长子涂兆兴身上。
5岁时,涂兆兴就被送到当地一所私塾念书,随后转读石船小学[XiaoXue]。1926年他考入江北中学。
此时,大革命[GeMing]思潮风起云涌。相比当下不少13岁的孩子迷恋于KFC、网络游戏、日本动漫而言,只有13岁的涂兆兴,已经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
大革命[GeMing]改变了旧的社会制度,但辛亥革命[GeMing]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北伐战争失败……这些问题,对时年13岁的涂兆兴而言,虽说过于深奥,但在学校[XueXiao]听了进步[JinBu]教师和学长们的谈论,仍对这些话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涂兆兴所写的《回忆录》中,他说,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问题,“我违抗父命,不为继承家业求学,而立志为救国救民追求真理。”
1929年9月,涂兆兴离开家乡,到省城成都求学。在省城几年,文化知识学到了不少,可思想上的疑问仍没有搞清楚。在休闲娱乐风靡、餐饮文化丰富的天府之都,这个手中有钱无心花、满城风景无心赏的文弱公子,整日为了精神上的“贫穷”而烦忧,不过,“救国救民”的理想那时于他仍是镜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