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马海德与宋庆龄:半个世纪的友谊--中国年鉴网
他与埃德加·斯诺并肩走进延安,但《红星照耀中国》里隐去了他的名字;
他鲜为公众所知,但他对中国医疗事业的贡献却不亚于诺尔曼·白求恩;
他出生于美国,但他将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他被宋庆龄[SongQingLing]称为一团火,温暖了数十万的麻风病人;
他就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人——马海德[HaiDe]。
1934年冬,马海德[HaiDe]第一次见到宋庆龄[SongQingLing]。此后,宋庆龄[SongQingLing]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门,他们之间也开始了一段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友谊。对马海德[HaiDe]来说,宋庆龄[SongQingLing]是“一位我所无限敬仰的、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导师”。
马海德[HaiDe]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他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将毕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宋庆龄[SongQingLing]对马海德[HaiDe]不仅仅是启蒙的影响,他们之间绵延近半个世纪的也不只是友谊:他们都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终生。
世纪友谊缘起革命嘱托
马海德[HaiDe]原名乔治·海德[HaiDe]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在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为了考察东方热带病,他于1933年来到上海。
1934年11月,马海德[HaiDe]与宋庆龄[SongQingLing]在庆祝苏联十月革命的聚会上相识。宋庆龄[SongQingLing]很欣赏马海德[HaiDe],认为他是中国需要的正义的朋友。
马海德[HaiDe]对宋庆龄[SongQingLing]为其所做的一切终身难忘:“宋庆龄[SongQingLing]同志一直利用各种活动在培养教育我,观察考验我。我非常感谢宋庆龄[SongQingLing]同志对我的帮助和教育,是她老人家把我送到陕北,使我从一个革命的同情者变为一名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战士。”
1936年6月,受毛泽东与周恩来委托,宋庆龄[SongQingLing]推荐马海德[HaiDe]前往苏区考察。临行前,宋庆龄[SongQingLing]特别嘱托马海德[HaiDe]:“你到苏区要特别详细了解一下那里缺医少药的情况,我们好设法支援。”
马海德[HaiDe]没有辜负宋庆龄[SongQingLing]的嘱托。从抗战开始,宋庆龄[SongQingLing]源源不断地为解放区输送人才和大量款项、物资,卓有成效地支持抗日战争,而马海德[HaiDe]一直与宋庆龄[SongQingLing]并肩作战。马海德[HaiDe]为宋庆龄[SongQingLing]提供详细的调查报告和医疗物资需求,宋庆龄[SongQingLing]则据此争取更多的国际[GuoJi]救援。两人虽然分工不同,但配合默契。在工作中共同面临的困难、秉承的宗旨和付出的努力,成为他们友谊的基石。建国后,宋庆龄[SongQingLing]国务活动繁忙,并致力于妇女儿童发展和福利事业,马海德[HaiDe]则全身心地投身于医疗卫生工作,两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建设不懈奋斗,而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延续了一生。
同心协力支援战区医疗
在宋庆龄[SongQingLing]的关注和支持下,马海德[HaiDe]从延安苏区开始投身于中国医疗卫生工作,成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抵达延安后,马海德[HaiDe]与医护人员因陋就简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并组织筹建了八路军医院。在《我在中国从医五十年》中,马海德[HaiDe]回忆:“我在陕北包括在延安工作的十年中,常常接到宋庆龄[SongQingLing]同志捎来的热切问候,并收到她从世界各地募集来的医药品和其他物资。”
马海德[HaiDe]作为宋庆龄[SongQingLing]所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驻延安代表,在争取国际[GuoJi]救援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宋庆龄[SongQingLing]经常从马海德[HaiDe]那里获取最新资料和报告,告诉国外救援组织哪些药品告罄、当地流行病有哪些,以争取更有效的国际[GuoJi]援助。
马海德[HaiDe]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向宋庆龄[SongQingLing]请求帮助,并负责核实、分发物资和款项。在马海德[HaiDe]与宋庆龄[SongQingLing]的共同参与下,延安当地还筹建了制药厂,解决了医药供给的一大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HaiDe]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我国性病、皮肤病和麻风病防治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积极推动中外医学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GuoJi]影响;他曾抱病出访十几个国家,为中国争取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药品物资等援助,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世界麻风防治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共同的夙愿:增进国际[GuoJi]友好
很多人称马海德[HaiDe]是中国一位没有头衔的外交家。与宋庆龄[SongQingLing]一样,马海德[HaiDe]十分注重与国际[GuoJi]友人的交往,并在对外交流方面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国际[GuoJi]交流、增进国际[GuoJi]友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GuoJi]环境是他们一致的信念。
1937年,马海德[HaiDe]担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和新华通讯社顾问,帮助新华社建立了英语对外广播,实现中共早期的国际[GuoJi]宣传。在延安,马海德[HaiDe]是外国友人来访时的义务接待员。他的到来不仅增强了军民对国际[GuoJi]友好的信心,也为今后的国际[GuoJi]交流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1938年开始,马海德[HaiDe]接待了许多外国医疗队和友人,包括:白求恩率领的医疗队、印度援华医疗队、德国医生汉斯·米勒、苏联的A·阿洛夫以及许多外国记者、专家、外交官和军人。由于马海德[HaiDe]的努力,革命根据地和中共情况得以真实地向世界报道,医疗队等工作开展也更加顺畅。此后,无论担任美军观察组顾问、中共代表团医疗顾问,还是从事解放救济工作,马海德[HaiDe]总是尽可能向国际[GuoJi]友人宣传中共和解放区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HaiDe]利用出访工作的机会,向世界人民宣传新中国。他积极推动中外医学合作与交流,使日本、美国、意大利等众多国家的麻风基金会分别与我国省区建立了对口联系,提供援助。
马海德[HaiDe]在新中国历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爱泼斯坦曾评价:“(马海德[HaiDe]与路易·艾黎)不单单是在为人民服务,同时也在以他们的行动启迪那些想为人民服务、却又不知从何做起或仍然顾虑重重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马海德[HaiDe]与宋庆龄[SongQingLing]都曾有过回顾一生的话语,而且惊人地相似。宋庆龄[SongQingLing]曾在信中写道:“假如一切事情要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是愿意同样地生活。”而马海德[HaiDe]临终前说:“如果让我重新开始生活,我还是要选择这条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