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小说大师林斤澜与《人民文学》(图)--国家年鉴

  

林斤澜

作家[ZuoJia],有“短篇小说[XiaoShuo]圣手”之称。1923年6月1日生于温州。历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主要作品[ZuoPin]有:剧本集《布谷》,小说[XiaoShuo]集《惹祸》、《第一个[YiGe]考验》、《春雷》、《飞筐》、《山里红》、《石火》、《满城飞花》、《矮凳桥风情》、《草台竹地》、《十年十癔》、《林斤澜小说[XiaoShuo]选》,他写于1950年代的《台湾姑娘》、1980年代的《头像》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XiaoShuo]代表作品[ZuoPin]。

1956年的《人民文学[RenMinWenXue]》杂志,从这一年开始,林斤澜开始了与这份杂志的文学情缘。

■ 作家[ZuoJia]巡礼

□董国和(河北 作家[ZuoJia])

《人民文学[RenMinWenXue]》素有“国刊”之誉,凡是中国作家[ZuoJia],都想在此一展才华,也均以此为荣。林斤澜是小说[XiaoShuo]大师,他的成名作就在此发表[FaBiao]。如将他在发表[FaBiao]《人民文学[RenMinWenXue]》作品[ZuoPin]做以展示,那所留下的每一个[YiGe]脚印,就成为完美文学之旅的靓丽风景。

1 《雪天》与《人民文学[RenMinWenXue]》结缘

《人民文学[RenMinWenXue]》1956年4月号发表[FaBiao]的《雪天》,是林斤澜与它结缘的第一篇作品[ZuoPin],此后就频频亮相、佳作叠出。话剧《螺丝钉》发表[FaBiao]在8月号,是他的第二篇作品[ZuoPin]。《人民文学[RenMinWenXue]》很少发表[FaBiao]剧本,既使发表[FaBiao],也都是曹禺这样的名家之作。《螺丝钉》是个讽刺独角戏,内容不是“主旋律”,在“配合”上就不如《雪天》有优势。但他艺高人胆大,对它又非常看好,就投之一试;《人民文学[RenMinWenXue]》也真识货,不问出身,只认作品[ZuoPin],也就让它来了个闪亮登场。

登上了《人民文学[RenMinWenXue]》平台,林斤澜又开始了小说[XiaoShuo]攻关,他这时已决定“弃戏从文”,已发表[FaBiao]的几篇,已小有名气。《台湾姑娘》发在1957年1月号的头版头条,让他来了个开门红。他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4月号发了篇《家信》,紧接着又在五、六月合刊号同时让《姐妹》端出了《一瓢水》;没过多久,又在10月号发表[FaBiao]了《草原》。如此密集地发表[FaBiao]一个[YiGe]青年作家[ZuoJia]的作品[ZuoPin],而且还在一期中发两篇,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自创刊以来也不多见。对于《人民文学[RenMinWenXue]》来说,1957年真可称是“林斤澜年”。

然而林斤澜井喷式的发表[FaBiao]热,很快就被“反右”大潮所冲淡。

2 《新生[XinSheng]》“有志作杰”的开始

1960年12月号《人民文学[RenMinWenXue]》,发表[FaBiao]了林斤澜的小说[XiaoShuo]《新生[XinSheng]》,可称它此年的压卷之作。《新生[XinSheng]》是林斤澜在小说[XiaoShuo]创作艺术[YiShu]的新生[XinSheng]之作,也是他“有志作杰”的开始。当年编发此稿的许以就高兴的对涂光群说:“这期林斤澜有篇小说[XiaoShuo]《新生[XinSheng]》,你可以看看。好久没有看见山区生活写得这么好,这么生动的作品[ZuoPin]了。”涂光群“晚上回家一读,的确如许以所说,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的艺术[YiShu]生命将是长久的。”它后来被选入多种小说[XiaoShuo]作品[ZuoPin]集中,《人民文学[RenMinWenXue]》也将它编入《五十年精品文丛》,可见此言不虚。

《新生[XinSheng]》一发表[FaBiao],老舍就在《文艺报》著文称赞:“这篇作品[ZuoPin]的文字简洁可喜!”“一个[YiGe]作家[ZuoJia]的文字应有独特的风格。这还不够,他还须善于变化。他若是写悲剧与写喜剧同出一辙,不加变化,他的作品[ZuoPin]将会因文字的凝滞而受到损失。”“我有这个感觉,这篇作品[ZuoPin]好像是一幅我们的传统山水画:有九岭十八弯,有大河,有杏林村舍”。这与老舍所说:“在北京的作家[ZuoJia]中,今后有两个人也许会写出一点东西,一个[YiGe]是汪曾祺,一个[YiGe]是林斤澜”,可算作了一个[YiGe]最完美的注释。这赞许还表明,林斤澜在小说[XiaoShuo]创作艺术[YiShu]追求上,已跨跃到新的高峰。当然,老舍的“也许”话中有话:无宽松环境则难出好的作品[ZuoPin],自然也就不会“写出一点东西”。他说此话正是“小阳春”,以后一“阶级斗争”,林斤澜就“金盆洗手”,真给“也许”住了。

《山里红》也是林斤澜的“新生[XinSheng]”之作,它发表[FaBiao]在《人民文学[RenMinWenXue]》1961年5月号。

3 遭受冷遇和批评

到一九八六年一月号《李地》又发头版头条,发表[FaBiao]的小说[XiaoShuo]已有《寻找》、《火葬场的哥们》、《辘轳井》、《邪魔》、《乡音》、《朝天椒》和《矮凳桥传奇》。它们除《矮凳桥传奇》排在一九八四年十月号的头条,其余六篇均排在中间位置,用汪朝的话说:都只能是第三四条。《矮凳桥传奇》虽排在了头条,却非头版。此中原因,程绍国的解释是:看来那时,主编王蒙和《人民文学[RenMinWenXue]》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但《李地》的思想一致了,使林斤澜重现辉煌。

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57年《台湾姑娘》发了头版头条,30年后,《李地》终于又东山再起。这除了让人们为他婉惜那荒费的光阴外,也为他又登上一个[YiGe]新的艺术[YiShu]高峰而惊喜。老舍的“也许”已经不在,展现在他面前的,是通往艺术[YiShu]高峰的坦途;等待他的,是摘取小说[XiaoShuo]艺术[YiShu]桂冠的最后冲刺。

但文坛与读者,对他却出奇的冷淡。《矮凳桥传奇》包括两个短篇:《溪鳗》和《车轴》。程绍国在《林斤澜说》中,对《矮凳桥风情》和《李地》赞赏有加:“我喜欢《丫头她妈》《小贩们》,而对《溪鳗》《李地》尤其喜欢。《溪鳗》扑塑迷离,斑斓华美。像京戏,见鞭不见马;像国画,见蝌蚪不见山泉。所谓‘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也。《李地》细节精美,是个别致的中篇,由五个短篇组成:《惊》《蛋》《茶》《梦》《爱》。林斤澜对我说,自己的《惊》《蛋》《茶》《梦》就像四个孤岛,《爱》便是充盈连接四个孤岛的水。写人类的苦难,生命的韧性。”但读者却反响平平,就连以转载小说[XiaoShuo]佳作为己任的选刊们,也都对它不予理采。看來,有时“国刊”的头版头条,也会遭受冷遇。

对这一现象,孙犁早就有言在先:“在我们既繁荣又荒芜的文学园地里,读斤澜的作品[ZuoPin],就像走进了别有洞天的所在。通向他的门户,没有柳绿花红,有时还会遇到榛莽荆棘,但这是一条艰幸开恳的路。他的作品[ZuoPin]不是年历画,不是时调,年轻人、好读热闹或热烈故事的人,恐怕不愿奔向这里来。他的门口,没有多少吹鼓手,也沒有多少轿夫吧。他的作品[ZuoPin],如果放在大观园里,他不是怡红院,更不是梨香院,而是栊翠庵,有点冷冷清清的味道,但这里确确实实储藏了不少真正的艺术[YiShu]品”。大师就是大师,知林斤澜者,孙犁也。

除了孙犁,老友汪曾祺,也著文《林斤澜的矮凳桥》,来为他鼓吹;汪曾祺就林斤澜“怪味小说[XiaoShuo]”,发表[FaBiao]了他的见解。在他看来,林斤澜的小说[XiaoShuo]一下子看不明白,让人觉得陌生,这是他有意为之。他就是让读者陌生,这种做法不但是出于苦心,而且实属‘孤诣’。他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无话则长,有话则短。

4 佳作与名刊的情缘

汪曾祺是行家看门道,自然是“句句点穴,枝经肯綮”(程绍国语)。其实,细品《李地》和《林斤澜说》,就会发现在李地的经历中,就有林斤澜的影子。汪曾祺与林斤澜心有灵犀,他说林斤澜写的是人的内在东西,就是从此处着眼,这也是林斤澜有意为之的原意。未经此苦难者,自然也就有了“读不懂”的隔膜。

作为知音,还有评论家程德培。他在《此地无声胜有声》中说:“在当代作家[ZuoJia]中,林斤澜是独特的”。独特之处是:“当人们都在热衷于谈论主题、思想、倾向等问题的时候,林斤澜的发言常是爆点‘冷门,’爱谈点艺术[YiShu]、艺术[YiShu]规律”;“林斤澜的冷静是和他作为一个[YiGe]作家[ZuoJia]的谦虚精神分不开的。

林斤澜2007年被授于创作“终身成就奖”,终于证实了程德培二十多年前的预言。

佳作为名刊增辉,名刊使佳作添色。《人民文学[RenMinWenXue]》培养了林斤澜,他能荣获创作“终身成就奖”,“军功章”应有它的一半;林斤澜也丰富了《人民文学[RenMinWenXue]》,有他的奇花异草,这座文学名园才更加绚丽多姿。“庚信文章老更成”,自《李地》,之后,林斤澜在此发表[FaBiao]的作品[ZuoPin]虽已渐少,但艺术[YiShu]上却更加炉火纯青。1987年7月号,发表[FaBiao]了他的散文《沈先生的寂寞》。1988年2月号,发表[FaBiao]了小说[XiaoShuo]《白儿》;1988年3月号,还是小说[XiaoShuo]:《氤氲》,2000年5月号则又是散文:《安息》。《氤氲》是他小说[XiaoShuo]中新的高峰,用名编章德宁的话说:“在各时期,林斤澜的短篇小说[XiaoShuo]艺术[YiShu],总是走在中国作家[ZuoJia]的前列”。其实,他的散文又何尝不是如此,《沈先生的寂寞》中每句话的信息量都特别大,含义也十分丰富,是须有经历的人用心来读才能明晓其意的。而《安息》,则又一种笔墨。做到了老舍所说的善于变化。《安息》和《沈先生的寂寞》都是怀念文章,但文字却显现着他“善于变化”。

自《安息》之后,林斤澜就不在《人民文学[RenMinWenXue]》上露面了。人老了,写的少了,也是有意让贤。但是,他在《人民文学[RenMinWenXue]》近五十年所发作品[ZuoPin]数量之多、品位之高,是屈指可数的,也鲜有能与之比肩者。只是他已仙逝,这也成绝响矣。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