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张学良劝溥仪到国外读书:你要听我话--国家史册
张学良[ZhangXueLiang]劝溥仪[PoYi]“到国外读书”
张学良[ZhangXueLiang]与溥仪[PoYi]的初次相见是在天津。其时,适逢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系的势力范围空前膨胀,北自黑龙江,南至上海,几乎囊括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富庶之地,进入鼎盛时期。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的长子张学良[ZhangXueLiang]也一跃成为天津城里炙手可热的“大公子”,达官显贵纷纷巴结交往。
末代皇帝溥仪[PoYi]这时也恰好住在天津。与张学良[ZhangXueLiang]不同的是,这位没落皇朝的掌门人,此时是无权无势,但却仍在张园(后来改称静园)自设“清室驻津办事处”,继续以“宣统皇帝”的身份称孤道寡,不断联络军阀政客,做着自己复辟大清的美梦。因着张作霖的关系,溥仪[PoYi]对这位年轻少帅也不敢小看。
在溥仪[PoYi]的《召见簿》中,第一次出现张学良[ZhangXueLiang]的名字是在1926年4月1日,当年溥仪[PoYi]21岁,张学良[ZhangXueLiang]26岁。关于两人具体的见面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学良[ZhangXueLiang]与其见面不会存在任何政治目的,恐怕除几句寒暄之词外,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内容了。
当然,在这一时期两人的见面恐怕不只一次,因为张学良[ZhangXueLiang]在晚年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说过:“我跟他很熟。”如果仅见一两次面是绝称不上“很熟”的。
也正是因为两人很熟,所以,年轻气盛的张学良[ZhangXueLiang]才是有什么说什么,无所顾忌了。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开明的张学良[ZhangXueLiang]对溥仪[PoYi]目前的做法颇有微辞,或者说是看不惯。他认为,溥仪[PoYi]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脱离他周围那些迂腐的老臣,放弃“复号还宫”的梦想,真正做个平民,以平常之心再谋发展。于是,在之后的某一天里,两人在天津的一家饭馆遭遇了。心直口快的张学良[ZhangXueLiang]可不管溥仪[PoYi]是怎么想的,竟对其进行了一番“说教”:
“你肯不肯到南开大学去读书?好好读书,你做一个平民,把你过去的东西都丢掉,你真正做个平民。如果南开你不愿意去,我劝你到外国去读书,到英国或到哪儿去读书。”
“你原来有皇帝的身份,现在你虽然是平民,但比平民还是高,你要是真正好好做一个平民,说不定将来选中国大总统会有你的份儿。你如果以后还是皇帝老爷这一套,将来有一天也许会把你的脑瓜子耍掉。”
虽然张学良[ZhangXueLiang]说得是推心置腹,但正所谓“忠言逆耳”,对于张学良[ZhangXueLiang]的劝说之词,溥仪[PoYi]是一句也没听进去。溥仪[PoYi]退位后曾多年住在紫禁城里,接触的几乎全是清朝的遗老遗少,灌输给他的也是封建纲常、登基复辟的思想,使得他整日做着“复辟清朝、重当皇帝”的美梦。十几年的“教育”对他来说可谓是根深蒂固。怎是张学良[ZhangXueLiang]这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
尽管张学良[ZhangXueLiang]的说教对于溥仪[PoYi]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但溥仪[PoYi]却没有生气,或者说是溥仪[PoYi]对张学良[ZhangXueLiang]生不起气来,究其原因,张学良[ZhangXueLiang]有着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他对我不生气?因为他那个时候是没有钱的时候。他在东北有地,有他的皇家产业。我们给他处置了,一百万块钱,政府留下一半,另一半我给他了。所以他有那五十万块钱,他得意得很,所以我就劝他,你这个人,你要听我话,我跟你说的是好话。”
“你要听我话”,大胆如此,恐怕也只有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帅才敢说吧,连他的父亲张作霖都不曾跟溥仪[PoYi]说过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