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陈春先:中国硅谷第一人--国家年鉴(4)
8元到15元的津贴
陈春先的半路转行是由一件意外的事情促成的。
1979年,陈春先作为优秀核聚变科学家应邀到美国进行核聚变技术的专项考察,在波士顿周围的128号公路两侧,有几百家高技术小工厂引起他的关注。在其中一家只有20个人、专做超导磁体的小厂,工厂的负责人、同时也曾经是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对陈春先说:“我们的公司有思想,别人有钱,结合起来,就办起了公司,于是思想就变成了现实生产力!”这段话迅速在陈春先大脑里进行着“核聚变”。
1980年10月23日,作为刚刚从美国考察回来的10名中美互访科学家之一的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在新成立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常务理事会上,针对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科技[KeJi]转化为产品的状况作了题为《技术扩散与新兴产业》的发言。
陈春先反复论述“美国高速度发展的原因在于技术转化为产品特别快,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总是急于把自己[ZiJi]的发明、专有技术和知识变成产品,自己[ZiJi]去借钱,合股开工厂”,“相比之下,我们在中关村[ZhongGuanCun]工作了20多年,这里的人才密度绝不比旧金山和波士顿地区低,素质也并不差,我总觉得有很大的潜力没有[MeiYou]挖出来”,“的确,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条件是根本不同的,我们的科技[KeJi]人员也不是想赚钱,而是想多作实际贡献,不满足于发表文章,开成果展览会”。
陈春先没有[MeiYou]停留在思想上,他找到了中科院工程师纪世瀛,将自己[ZiJi]的想法告诉了他。陈春先建议成立一个[YiGe]组织来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广在美国看到的那种“技术扩散模式”。
他的这一前瞻性的想法得到纪世瀛的赞同。这一想法在1981年得到了北京科协的批准,当年10月23日,中关村[ZhongGuanCun]一个[YiGe]仓库的一角发生了建国30多年以来没有[MeiYou]发生过的事情,在向北京市科协借来100元的基础之上,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发展技术服务部成立了,它是陈春先联络了科学院物理所、电子所、力学所的15个同仁一起创办的中关村[ZhongGuanCun]第一个[YiGe]民营科技[KeJi]实体。
这才是一场真正的“核聚变”。这些北京第一批大胆下海的科研人员,播下了中关村[ZhongGuanCun]的第一粒火种,也标注了中关村[ZhongGuanCun]从荒芜的郊区变成今日“中国[ZhongGuo]硅谷”的起点。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关村[ZhongGuanCun]大批科研人员投身下海,创办科技[KeJi]企业[QiYe],这其中就有柳传志等人。
陈春先开始有了自己[ZiJi]的公章和账号。服务部的主要业务是做技术咨询,一年下来做了两三万元的生意,收入除去成本以外,就给参加服务部的人发津贴,每人每月得到的津贴是8元到15元左右,按当时的工资标准,相当于长了两级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