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东北易帜后的郭恩海--中国年鉴(2)
1932年1月26日,原东北[DongBei]军二十九军军长、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行营参谋长戢翼翘接任郭恩海包宁铁路[TieLu]工程局局长一职,郭恩海改任由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行营改组的北平绥靖公署交通处处长,后又担任改组的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运输司令部司令,统管铁路[TieLu]、公路和水路的军运事务。1933年2月17日,当时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为了表示关心热河的安危,由张学良[ZhangXueLiang]陪同去热河鼓励汤玉麟和广大官兵。行营运输司令郭恩海、秘书处处长吴家象(新中国成立后任吉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卫队统带刘多荃(新中国成立后任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行营所有副官、公职人员,随同张学良[ZhangXueLiang]前往。
同年3月,郭恩海参加了张学良[ZhangXueLiang]任总指挥的“长城抗战”。在和日军进行的数十天争夺战中,他尽职尽责,率所属部队保证了交通运输的畅通,保障了后勤给养的运送,有力地支援了广大官兵英勇杀敌。“长城抗战”作为中国军队正规部队第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热河失陷后,张学良[ZhangXueLiang]被迫下野,出于对“不抵抗”政策的愤慨,郭恩海和众多东北[DongBei]军将领离开了军界。他寓居天津[TianJin]英租界并开始经商,并同于学忠、李杜、杜重远等东北[DongBei]名人、抗日将领保持联系,支持、资助抗日活动。
1933年,郭恩海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的侄儿郭维城被国民党上海当局两次逮捕,均经郭恩海及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东北[DongBei]军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等营救获释。
“七七”事变后,天津[TianJin]英租界成为日军占领地区中的“孤岛”。1939年,鲍文樾(后出任南京汪伪政府军政部长)以旧日同事、结拜兄弟之名亲到天津[TianJin],动员郭恩海“出山”。郭恩海义正辞严地表示“我决不做汉奸!要想保持兄弟之谊,你也不要再当汉奸”,并以刀割袍,断绝了结义兄弟的名分。此举也招致了日伪当局的忌恨。
1940年前后,时任鲁苏战区总司令的于学忠,正率领东北[DongBei]军五十一军、五十七军等部队,在山东、苏北开展游击战。郭恩海曾先后两次去山东找到好友于学忠要求参战。但是他已年老体弱,不堪骑马行军长途跋涉之苦,特别是不适应当地气候,又犯了严重的哮喘,于学忠只好派人把他送回天津[TianJin]。两赴抗日战场,皆因病未能坚持到底,郭恩海抱憾不已。
回到天津[TianJin]后,郭恩海继续为抗日活动而奔走呼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天津[TianJin]英租界。郭恩海以“反日罪”遭日伪通缉,开始了躲避追杀的隐居生活。由于他仪表堂堂,即使穿上破旧的衣裳,也极其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只好躲避在贫民窟里不能外出,生活十分艰苦。1942年,郭恩海不幸染上伤寒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去世,年仅57岁。(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