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黄洋界的炮声--国家史册
我的父亲陈毅安是在1930年8月7日的一次战斗中身中4弹牺牲的,年仅26岁,那时我还没有出生。
毛泽东主席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当时我的父亲就在一线作战,时任红4军第31团副团长兼第1营营长。
1928年8月26日,父亲正在井冈山下发动群众、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时,突然接到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的命令和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和第3营营长伍中豪、党代表罗荣桓带领第3营向桂东方向迎接大队去了,要父亲一定保卫好井冈山大本营。军情紧急,父亲当即决定,亲率第1和第3两个连及团直属队上井冈山,命令第2连连长张宗逊、副连长韩伟在山下游击,配合山上部队作战。
上山后父亲作了周密的准备,严阵以待,29日部署完毕:1连为左翼,3连为右翼,袁文才的第32团作为预备队负责瞭望、警戒和侦察。30日清晨战斗打响,1连连长陈伯钧负伤,大腿被敌弹击穿,动弹不得,被送往小井红军医院治疗,在前沿阵地上指挥作战的是党代表刘型。战斗激烈,我军一共击退了吴尚湘军的3次进攻。副营长谭希林负责防御工事的修建,一共构筑了5道防线;第3连连长陈士榘担负右翼一线指挥,与敌军最近时相距只有几十米;父亲指挥作战,营部组织干事邓华协助负责全营的组织调度;营部秘书谭政就站在父亲的身边,随时传达和执行命令。
下午4时,刘型报告说:“我们在修械所还有一门迫击炮。”父亲听后喜出望外,立即让谭政传达命令,指派第3连党代表朱良才,通知茨坪修械所和第28团迫击炮连司务长刘显宜,火速把正在那里修理的迫击炮送到阵地上来(红4军成立后将仅有的几门迫击炮集中在第28团,组建了迫击炮连;当时的司务长负责军械装备的修理和后勤工作)。刘显宜和修械所的同志们将炮连同仅有的3发炮弹扛到阵地上,在谭希林和谭甫仁等人的协助下构筑阵地、装定射击诸元、做好射击准备后,父亲发布命令:“各就各位,预备,放!”第一发炮弹由于受潮没有打出去。第二发炮弹虽然打出去了却偏离了目标,还是一枚哑炮。父亲沉思片刻后,亲自上前把迫击炮的方位角和高低角修正了一下,然后发出命令:“放!”刘显宜将炮弹送入炮筒,只听到“轰”的一声,炮弹飞出去,正中目标,将山下的一所不断有人进出的房屋炸毁了。
之后经了解,这是吴尚湘军设在源头村廖家祠堂的指挥所。顿时,黄洋界上摇旗呐喊,欢声雷动,在山下活动的张宗逊、韩伟第2连趁势突然出现在吴尚部队面前。敌人听到炮响,又看见附近出现红军,误认为是红军的主力打回来了,吓得仓皇向酃县退去。
事后谭政到弹着点查看,只见满地都是血迹,炸死敌20多人,其中团长1人。他问父亲:“第三发炮弹为什么能够打中呢?”父亲回答:“前两发炮弹打的是活动目标,目标至迫击炮的水平和垂直距离是估计的,不准确。第三发炮弹打的是固定目标——吴尚的前线指挥所廖家祠堂,该目标相对迫击炮的坐标参数我早已知道,据此装定的射击诸元就精确无误,所以能命中目标。”
谭政后来对我说:“你父亲是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的毕业生,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还在汉阳兵工厂搞过军工生产,对迫击炮的构造和性能熟悉,又在黄埔军校第4期学过炮兵技术,有丰富的实弹射击经验,是一名优秀的炮兵指挥员。”
(作者陈晃明,陈毅安烈士之子,1931年3月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光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