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西藏和平解放见证人降边嘉措:一路参加无数战友葬礼--国家年鉴
1950年6月,解放军进藏部队南路先遣支队到达巴塘,准备进行昌都战役。学校组织小学生到郊外欢迎,并指定降边嘉措作为学生代表,向部队首长献花。这是12岁的降边第一次见到“金珠玛米”,“金珠”是解放的意思,“玛米”是军队,字面上理解就是“砸碎锁链的军队”。当年8月,12岁的降边参加了解放军。
降边嘉措:藏族,1938年10月出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
1955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
1956年任中央民委翻译局翻译;
1980年,他的小说《格桑梅朵》出版,这是当代西藏乃至整个藏族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国第一个藏族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藏族史诗《格萨尔》的研究;
1990年被评为研究员,担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第一位藏族博导。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降边嘉措60年前曾经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把红旗插上世界屋脊,他还曾为十四世达赖和十世班禅作翻译。
12岁参加了“金珠玛米”
1938年,降边嘉措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县,家中有兄妹七人,父亲在外谋生,母亲带着7个儿女艰难度日。降边从小的理想是做一个师爷。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用上山背柴,下地干活,师爷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职业。“每当我路过店铺时,总忍不住要用羡慕的目光看一眼那些师爷。”降边说,因此他的国文和数学学得都很不错。
然而,历史的进程终没有让他实现自己儿时的理想。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彭县宣布起义,解放军兵不血刃占领西康。1950年6月,解放军进藏部队南路先遣支队到达巴塘,准备进行昌都战役。学校组织小学生到郊外欢迎,并指定降边嘉措作为学生代表,向部队首长献花。这是12岁的降边第一次见到“金珠玛米”,“金珠”是解放的意思,“玛米”是军队,字面上理解就是“砸碎锁链的军队”。当年8月,12岁的降边参加了解放军。
当时因为我们太小,还没有步枪高,所以我当了好几年兵没带过枪。当兵第一个月没有军服,我还穿着家里的破衣服,9月份军服从后方运上来,当时军服有小、中、大、特四个号,我穿小号的,但是上衣还是盖到膝盖,两条腿能穿进一条裤腿里,裤子太长,舍不得剪,姐姐帮我向里反折缝起来。我当时在解放军18军53师的157团,我们十几个藏族同志干不了什么事,结果157团文工团就办了一个学习班,让我们学习汉文,学习《共同纲领》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背诵藏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背得很熟,还得到领导的表扬。另一方面我们还当翻译,部队需要和当地人民打交道,比如说采购军需品,还有领导去见当地的头人这些事情,都带上我们当翻译。我们巴塘人,水平高低不说,都懂一点汉话,都懂一点藏话,所以人家说巴塘是出翻译的地方。
1950年国庆前夕,部队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两块大洋,那时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叫做津贴。当时七八块大洋就能买一头牦牛,后来我才知道,我们进藏部队的最高领导——18军军长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当时每月的津贴才8块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