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揭秘“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之死--中国年鉴网
拉瓦锡是法国化学家。他证明了物质燃烧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
1743年8月26日,拉瓦锡出生于法国巴黎。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因此,少年时代的拉瓦锡就知识渊博。当时他经常接近当地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洛爱尔,并深受其影响,所以,拉瓦锡在众多的知识面前,特别偏爱化学。
1761年6月,拉瓦锡在马扎兰中学毕业。遵从父命,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大学法律系深造。他顺利地读完法律系,获得学士学位。但是,他依然醉心于化学。在父亲的事务所或法院的审判厅上,他每天只工作几个小时,其余时间,则是关起门来进行他的化学研究。
拉瓦锡在化学上的第一个贡献,是通过周密的实验,首先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
当时的炼金家们用瓦器或玻璃瓶烧水时,发现水经过烧煮之后,总会出现一些沉淀。对于这一现象,他们的解释是:火跑到水里,变成了“土”,那沉淀物就是“土”。
然而,对于这种解释,拉瓦锡一直持有怀疑态度。他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不经过自己的实验验证的东西,决不轻信。
他想,如果把水放入密闭的玻璃瓶中,长时间用火加热,假如火能通过瓶子和水化合成“土”的话,那么,它的重量一定会增加。若重量不增加,就说明火不能透过玻璃瓶,而“土”必然是由水或玻璃瓶产生的。
拉瓦锡为了验证这一理论,他安装了一个体积很大的蒸馏瓶,把通过蒸馏瓶的蒸汽,冷却成蒸馏水,再把瓶口封闭,称一下重量,然后放到火上加热。烧到第25天时,水还很清净,又烧了两天,发现水中出现了一些固体颗粒。再烧6天后,出现了更多的沉淀物。一直烧到100天,拉瓦锡重新称了蒸馏瓶的重量,发现其重量和原来相等,因此证明水中的“土”不是火跑到水中变成的。
这时,他把水倒出来,称了空瓶的重量,发现瓶子的重量减少了17.4克。由此可见,水中的沉淀物可能是由于水剥蚀玻璃形成的。接着,他又把这些沉淀物烘干称了它的重量,其重量是4.9克。拉瓦锡又测了水的比重,发现比原来水的比重增大了。于是,他再把这些水蒸干,又得到了固体残渣15.5克。水中的沉淀物和水蒸干后得到的残渣的和,比瓶子减少的重量大。他认为水中的沉淀物和残渣是由水和玻璃变成的,并不是火跑到水中变成的。“物质虽然能够变化,但是不能消灭或凭空产生。”这就是拉瓦锡首先证明了物质不灭定律的存在。
为了揭示燃烧的本质,拉瓦锡首先从分析空气的成分入手。
他先把一小块磷放进封口的玻璃瓶中燃烧,不长时间,火熄灭了。这证明空气中有助燃的成分,不过只占空气中的一小部分。
接着,拉瓦锡又用一块磷,放在玻璃罩内,然后再把玻璃罩扣在水上,让它燃烧。结果发现,磷燃烧一会儿慢慢地熄灭了,玻璃罩下面的水却逐渐上升,占玻璃罩体积的五分之一。
这一实验,使拉瓦锡明白:空气是一种杂质,在这种杂质里,只有五分之一是可以助燃的,其余的与燃烧无关。他又连续做了一些实验,结果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与此同时,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拉瓦锡听到这一消息后,又结合自己的实验,证明了空气中的一种单质能和别的物质化合,成为化合物,这种单质就是在燃烧中起助燃作用的气体,拉瓦锡给这种物质定名为“氧”。
1789年,由于拉瓦锡与《人民之友》报主编马拉的个人恩怨,被诬陷入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死牢。
1794年5月8日,拉瓦锡从容不迫地上了断头台。法国人民对她伟大儿子的遇难,非常痛惜。(魏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