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天文学家张云与他的“五个W”--中国年鉴
1929年,中大校长邹鲁给张云的聘书。
说起中国近代天文学,不能不提到张云。这是一个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命运充满坎坷、评价非常复杂的天文学家。学术、教育上的贡献并没有使他在历史上获得公正的评价。因为政治倾向的原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声名模棱两可,后人对他的了解也少得可怜。甚至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编撰时,也曾经为编不编张云的词条发生过争论。在今天看来,从纯学术的角度看来,这样一位学者,这样一位对广东天文乃至中国天文学尤其是天文学教育都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的确应该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和评价。
时间之迷雾
张云生于1896年,去世于1958年,但我们能了解到的他的生平是从192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前后就剩下了寥寥几行字
仔细品味起来,张云的一辈子看起来就像他所研究的变星——在某段时间内寂寂无闻,在另一个时间段却又显得光芒四射。而除了他“爆发”式地登上中大舞台的那段时间之外,我们几乎找不到关于这个人的任何资料。
众所周知,从上古神话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中国就有了天文学,或者说天文观测学。但直到大清帝国中后期,中国依然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天文学。所谓的钦天监,依然属于礼部,所有的天文观测,依然也都是为“皇阿玛”预测吉凶。所以,即便广东得风气之先,并且在道光年间就拥有了一座私人天文台(海珠区纯阳观天文台),也依然没有让这门严谨的学科在东方大地上成为显学。
关于张云,我们只知道这个开平人1920年开始在法国留学,学习天文。在那之前,他为什么要去学习这门学科,如今已经没有人可以回答了。目前所能掌握的只有寥寥几行字:出生于商贾之家,少时家境贫困,笃志立学,从广州到武昌,完成其高等师范学业,后于菲律宾怡朗华侨商业学校当校长,又到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继而去法国留学,列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英国剑桥召开的第二届大会。而从这些字眼里,我们并不能找出少年张云是如何从旧式学堂的教育中,萌生成为天文学家的念头。
而在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作为校长的张云匆忙奔赴香港之后,这颗在中国天文学界本来光芒四射的“变星”突然间又回复到三十年前的状态——1949年到1958年,几乎能查到的资料都只是一句话:张云在这个时期,于香港九龙定居,直到1958年病逝。从其他方面查到的资料来看,张云当时定居在九龙荃湾。而那个地方,在当时住着很多从大陆出走、被港英政府称之为“难民”的人。张云在1949年之后,已经基本停止了自己的天文研究。
在香港首屈一指的堪舆大师、李嘉诚的御用风水师蔡伯励,自称在上世纪50年代师从张云进行过天文学习。只是,以数学和物理为基础的天文学无比严谨,而风水学说却无比虚无缥缈,即便蔡伯励跟张云学习过,估计也是基本的天文观测与历法推算,并不是真正地跟他去学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