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音乐家王莘与《歌唱祖国》的诞生--国家史册
青年时代的王莘
由人民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国》创作于1950年,于1951年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文学》发表,今年是该歌曲发表60周年。一首歌60年传唱不衰,如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各种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结束曲,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第二国歌”。今年10月1日,新中国第62个诞辰即将来临,可以想象,《歌唱祖国》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将会掀起何等波澜壮阔的热潮。晚年的王莘先生曾说:“我虽然写了很多作品,但我认为我一生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灵谱写着的‘歌唱祖国’”。
在延安,他接过冼星海送的笔
王莘,原名王莘耕,19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受民间音乐的熏陶,酷爱音乐,并学会了吹笛子和拉二胡。父母想把他培养成作曲家,但家里穷得连中学都供他不起。1932年,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在先施百货公司谋了一份职,做见习店员,替顾客送货。在他晚年谈起这段经历时,记忆最深刻的,竟是自己被日本人狠狠扇过的那两记耳光。
那是一个午后,王莘要替公司把一只单人沙发送到一个叫伊藤的日本武士家里去。半路上,王莘被地痞流氓敲诈,沙发差点被人抢了去。好不容易把沙发背到伊藤家却见房门紧闭,敲了刻把钟的门仍不见开。没有办法,也只能干等。怕再被人抢了去,王莘坐到凳子上,并用双手紧紧抓住沙发扶手。不想这一坐,却坐出了祸事。伊藤午睡后起来开门,见王莘竟坐在自己新买的沙发上,顿时大怒,恶吼道:“你这只小瘪三,大大的坏!竟然坐在我的沙发上,你吃了豹子胆啦!”
王莘被伊藤这么一吼,吓得赶忙站起身来,“伊藤先生,我是怕——怕被坏人再抢了去。刚才在路上,在路上……你看,我的裤子是干净的,昨天刚洗过,真的。”伊藤全然不听,扬起肥大的巴掌,朝王莘的脸上抡过去。“啪、啪”两声脆响,王莘的脸上留下两处红红的巴掌印。伊藤的欺人之举,引起了围观者的公愤,众人立即纷纷抗议:“强烈抗议日本人侮辱中国人!”“中国人不可欺!”
两记巴掌,让年少的王莘看懂了日本人的蛮横无理,也在他心底埋下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他突然觉得,要不想让别人欺负,就得自己强大。从此,他白天干活,晚上去先施公司二楼的量才职业夜校学习国文和英语,并开始自发地参加一些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歌咏活动。
1938年,王莘终于实现了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音乐的愿望,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老师学习作曲。当冼星海写出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在“鲁艺”排练、演出时,王莘担任其中《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的领唱。1939年7月7日晚上的那场演出,成了王莘一辈子抹不去的记忆。
1939年春夏,日本侵略者增兵华北,妄图渡过黄河进攻党中央所在地——陕北。在那样的形势下,党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艺等四所学校组成华北联合大学,一起开赴敌人后方,坚持华北抗战,积极开展国防教育。7月7日,华北联大正式成立并在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西侧的广场上举行成立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都参加了成立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号召大家到敌人后方去,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根据会议日程安排,成立大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由鲁艺全体师生演出《黄河大合唱》。这时,广场上空一声霹雳凌空炸响,随即是大雨滂沱,广场上的汽灯也被大风刮灭了,黑成了一片。眼看演出只能中止了,谁知,在更大的雷声雨声中,舞台上的汽灯又被点亮了。毛泽东穿着灰色的衣裤,挺直了身体,和中央其他领导继续坐着看演出。
这一幕深深感动了王莘,还没上场,却全身抖得厉害。扮演张老三的关鹤同发现王莘情况不对,悄悄问王莘:“你怎么上身都在发抖,是不是毛主席在下面看演出你紧张了?”王莘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