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郭大力:《资本论》首个中文版本译者--中国年鉴网
郭大力(资料图)
1938年,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全译本首次在我国面世。60多年来,《资本论》再版十几次,影响了几代人,但作为《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郭大力其人其事却鲜为人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乱中,郭大力为尽快地把革命道理传播给中国人民,曾经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做了大量工作,其精神感人至深,其事迹也颇具传奇色彩。
盛年翻译《资本论》
郭大力生于1905年,江西南康人,抗战时期正当盛年,学识也日臻高深,翻译《资本论》的条件业已成熟。早在上海大厦大学读书时,郭大力受到影响,就萌发了翻译马恩著作的念头。当时中国还没有一部马列著作的全译本,只有为数很少的节译本。1928年,郭大力在杭州结识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两人志趣相投,商定共同翻译《资本论》。这一决定,使郭大力与马恩著作结下不解之缘。郭大力才华横溢,学术造诣很深,但毕竟在大学学的专业不是经济学,而是化学和哲学,在翻译过程中,感到自己对古典经济学素养不够。于是,他一面在上海光华中学教授英语,以维持基本生活;一面自修德语和钻研古典经济学,先后发表里嘉图的《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伊利的《经济学大纲》、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穆勒的《经济学原理》、洛尔贝图的《生产过剩与恐慌》、朗格的《唯物史论》等一批著作的中译本,为翻译《资本论》打下了扎实基础。
1937年初,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的一个出版社--读书生活出版社决定出版《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经人介绍,与郭大力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郭大力高兴极了,因为出版有望--写书人最求之而不得的一件事解决了,而且得到出版社每月40元的津贴,加上兼课收入,工作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翻译进展很快。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日双方百万军队摆下战场,使这里整日战火纷飞,生活不安。郭大力不得不在将译好的《资本论》第一卷书稿交给出版社后带着妻子儿女离开上海,辗转回到江西老家,继续翻译二、三卷。当时日寇尚未侵入内地,郭的老家南康县斜角村地处穷乡僻壤,工作条件虽然很差,但却比较安宁。郭大力在这里专心致志地翻译,每天工作12小时,从不间断,书稿译出一部分就寄出一部分。1938年初,接近译完第三卷时,出版社打来电报,要郭大力速去上海,共同处理排印出版等事宜。郭大力不顾家人亲友的劝阻,毅然踏上艰险征途,历时两周,经香港到达上海。此时的上海已经沦陷,处在日寇的魔爪之下。郭大力下榻于法租界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社也就两间平房,他在后房摆了一张行军床和一桌一椅,权当住处和工作室。经过四个月高度紧张的翻译校对,《资本论》1-3卷中译本终于在1938年8、9月间出版了,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鸿篇巨制,第一次以它的全貌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