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陆费逵:“《辞海》之父”--中国年鉴
陆费逵
陆费逵(1886-1941),复姓陆费,字伯鸿,号少沧,我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他祖籍浙江桐乡,生于陕西汉中,其母是李鸿章族亲。据陆费逵自称,“陆费”的姓氏源自山东费县,本姓费。在明朝中叶,费氏家族迁到浙江桐乡,他的17世祖出嗣舅父陆氏,便改姓陆。又隔数代以后,因费氏本支没有后裔,便兼祧两家,复姓陆费。
陆费逵从小就由其母教授经书,因而旧学功底深厚。戊戌变法后,陆费逵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新学传播运动。1904年,陆费逵在武昌与人合办新学界书店,出售《革命军》、《警世钟》等书,还写成《岳武穆传》一书,宣传反清革命思想。陆费逵著作颇丰,19岁著《正则东语》(日文)教科书,20岁为汉口《楚报》撰写论文、小说,21岁著《本国地理》,同时并为《申报》、《南方报》写文章。1906年春,日知会正式成立,陆费逵任评议员,曾为日知会起草章程。同年秋,他辞去书店职务,与张静江等接办汉口《楚报》,并担任主笔,不久报纸因抨击时政受到查封。1907年1月,湖北军警封闭日知会,陆费逵逃往上海,在昌明书店上海支店任经理兼编辑,旋即改任上海文明书局襄理。
1908年,在高梦旦重金聘请下,陆费逵转入商务印书馆任国文部编辑,很快晋升为出版部部长兼《教育杂志》主编。其间,陆费逵意识到“大中国竟无一完全自主之书籍商”,遂开始筹集资金,为以后自立打下基础。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伊始,陆费逵抓住机遇,从商务带走了一大批编辑、出版人才和作者,与沈知方等在上海创设中华书局。陆费逵认为教科书改革势在必行,“非有适宜教科书,则革命最后胜利仍不可得”,于是抓住机遇,“遵教育部通令”出版《新中华教科书》,内称孙中山是“当今中国的第一伟人”。
陆费逵说:“我们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中华书局发行教科书,有效地填补了民国初期教育界的空白,自己也因此赢得了厚利,至1916年已有分支局40处,职工总计千余人。陆费逵率领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竞争十多年,直到沈知方另创世界书局,才改变了两家一统教科书发行的局面。
陆费逵精明强干,秉性刚毅。在经营上,他惯于独揽大权,办事果断,有超人的魄力。他担任中华书局局长、总经理,还曾兼编译所所长及发行所所长等职。在当时的中国出版界,像他那样具备全面领导才干和高超办事能力的人才,确属罕见。他虽然掌握出版大权,但淡泊名利,在出版的图书中极少挂“总编”、“主编”名。
陆费逵曾说:当刊行一种书的时候,心地必须纯洁,思想必须高尚,然后才可以将最有价值的结晶品,贡献于世;否则,不但于道德方面要抱缺憾,即自己良心方面亦受责罚。作为一个自许“书业”为终身职业的人,陆费逵服务出版达38年之久,获得巨大成功,但一生节俭,最大支出项目,除社交应酬、购买图书以外,早年是供两弟读书,并补助亲友子弟读书;以及赡养父母。后来又担任仲弟遗孤的教养费。在他看来,“吃得好,未必卫生,着得好,不过做衣服的奴隶,嬉游更是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