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谭人凤:“此复神州第一功”--国家年鉴

  

  

谭人凤:“此复神州第一功”--国家年鉴

谭人凤(资料照片)

谭人凤:“此复神州第一功”--国家年鉴

谭人凤墓。

  10月中旬,记者来到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凭吊民主革命先驱谭人凤。

  谭人凤的墓就坐落在这里的谭家山(原名老马塘山)上。山上翠竹绿杉,山下田舍俨然。山还是那座山——“山体硕大,状如肥猪,山顶石脉裸露似城墙”,只是,这墓与资料上所描绘的大相径庭:资料云“谭人凤墓,自山脚用料石砌60级台阶(象征着墓主人享年60岁)方至墓前拜台”,可眼前台阶不见,通向墓堆的只是茅草拦脚的羊肠小道;史载“从山腰往山心里挖一个深洞,将棺木推进洞内,再用原土石充填堵塞洞口;然后在棺木上方相应的位置开挖墓框,培土坟堆三个”,可眼前只是一个土堆墓,两边陪葬分别是谭的二儿子二式——民初陆军少将,谭的夫人罗氏;最令人疑惑的是,不见资料中记载的三块无字碑。

  是历经了90多年的时间风雨,这墓改变了模样还是资料记载有误?

  功臣逝后无字碑

  资料中说,谭人凤墓前的无字碑有三块,材料为青石,碑高约五尺,宽约三尺。

  在到谭人凤墓地之前,记者在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的谭人凤故居里见到了谭家后人。据今年92岁的谭绍通说,1920年4月24日谭人凤在上海去世后,由北京的国民政府派人护送到谭人凤的老家——隆回县(原为新化县)苗田湾,并在苗田湾谭家祠堂里停了一晚,然后送到文田安葬。北京的国民政府拨出70万银元为谭修墓、安葬,却又不为他作“盖棺论定”——在墓前为他立了三块无字碑。

  这些碑哪里去了?谭人凤侄孙谭魁吾、谭明吾、谭绍通回忆一番后,说是还有一块放在谭氏某族人家中。看来,立无字碑并非空穴来风。更有资料说明,无字碑和墓的其他设施毁于文革。

  如此,北京的国民政府为什么给谭人凤立无字碑?这之前只有武则天之墓如此。这给人们留下一个个问号。

  有人认为,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与同盟会上层发生了政见分歧,因而不好如何评价他。其实,孙中山此时虽然领导护法运动,身在上海的他可为谭人凤治丧,但他没有掌握全国政权,是无法拿出70万元巨款安葬战友的。

  1920年,北京的国民政府掌握在北洋集团手里,总统为徐世昌,实权却掌握在段祺瑞等武将手里。徐世昌虽然可以为谭的遗像题写“青霞奇御”之词,把谭比作“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可也无法明说谭之功过。对于谭人凤这样一个老与他们过不去的坚决革命者,北洋的首领们怎么愿意说好话呢?但他们又顶着“中华民国”的牌子,对这位开创共和的元勋又不得不敷衍一下,因此采取一面拨巨款、一面“不说话”之举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有章太炎这样的既是革命党人又没入庙堂的人,凭着同志和战友的感情为谭的墓碑作铭写文,也出于钦佩之心为谭歌功颂德。

  “此复神州第一功”

  碑虽无字,而谭人凤在推翻君主专制上的功勋永载史册。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一举成功,这其中就有谭人凤的一份重要贡献。

  所以,黄兴诗赠谭人凤,对其谋划武昌首义给予高度评价。诗曰:

  怀锥不遇粤途终,露布飞传蜀道通。

  吴楚英豪戈指日,东南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复神州第一功。

  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我年年起事年年失败,真是惭愧,而你老夫子却在武昌一举成功,我真心真意地在你的马前行礼,称你英雄。”黄兴这诗,虽有谦虚的成分,却也发自肺腑。

  原来,同盟会自1905年以来,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只有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等于1911年7月成立和主持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促成了武昌首义并获得许多省份响应,为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权奠定了基础。

  1911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中很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心灰意冷,谭人凤也意欲息影林泉、终老田园。但当他来到武汉,又看到了革命的亮光,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在这里,他会见了蒋翊武、孙武、焦达峰、邹永成及其二儿子谭二式等,得知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发展了可观的力量,只是两大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之间存在一些“芥蒂”。谭人凤积极游说于两大组织之间,劝导他们顾全大局,和衷共济,共襄大举。经过一系列工作,两组织终于达成了共识,产生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公推蒋翊武为起义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