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王季思:不爱六经爱五剧 桃李文章焕九州--国家史册
在20世纪中国众多的戏曲研究者中,王季思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
如果将20世纪戏曲研究划分为前后两个50年的话,那么,在前一个50年中,王国维将宋元戏曲推上学术殿堂,吴梅将戏曲引入大学课堂;而在后一个50年中,尤其是在后二十年间,王季思在岭南,乃至在中国,培养了一批以古典戏曲研究为特色的学术团队,使之成为一门“显学”。
王季思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堪称20世纪中国戏曲学术史的缩影。而其九十余年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更是一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新旧时代激荡中的心灵史诗。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本期“广东世纪学人”走近中国戏剧研究泰斗、文化名人、中山大学教授王季思。
学人名片
王季思(1906-1996),名起,字季思,多以字行世,浙江温州人,潜心于元杂剧和中国文学史研究。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规划出版领导小组成员。著有《王季思诗词录》、《击鬼集》、《新物语及其他》、《玉轮轩前集》、《新红集》、《求索小集》、《玉轮轩后集》等。先后主编《中国文学史》(与游国恩等合作)以及《全元戏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等,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
本色:别有豪情万丈
“樽前一局兴亡,眼底八年抵抗。与君举酒对斜阳,别有豪情万丈。”是1945年9月3日王季思写的《小令八首》中的一首。2011年9月3日,和王季思的《小令八首》一起,《光明日报》刊发柳亚子、陈寅恪二人同日的诗作,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
在王兆凯(王季思长子)的童年记忆中,对父亲最难忘的印象是抗战期间在浙江丽水处州中学一次欢送高年级学生奔赴前线的大会上,王季思一边喝酒,一边用破酒瓶划破自己手指,让血一滴滴往下流,并慷慨陈词,“虽不能一起去抗日,但愿血流在一起”。
青年王季思,人送外号“王老虎”。中学时,王季思因参加“五四”运动,为留日归来的校长、学监所不满,被迫退学。1927年任教瓯海中学,因宣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反对西山会议派,在“四·一二”事变时遭逮捕,经亲友保释重返南京读书。抗战爆发,王季思深入浙南山区宣传抗日救国,组织民兵;后因反对温州专员兼浙江省保安司令蒋志英收缴民枪,在一次会议上引发冲突,被迫流亡。
王季思后来剖析自己:“我生长于乡村,从小跟野孩子混惯了。后来想从民歌中闯出一条诗歌创作的路子,又有意无意结识了一些社会下层的人物,因此性格比较粗犷,有时议论不合就盛气凌人;看到忍无可忍的事就横起干涉。”
对此,好友“一代词宗“夏承焘曾劝告:“当于忍无可忍之处,常存若无其事之心,才能专心治学,不以杂务分心。”1948年,王季思离杭南下,曾经的老同事徐震堮也告诫他:“漫续新声《惆怅爨》,半生豪气误元龙。”元龙,三国名士,陈寿称之“有雄气壮节”。
1951至1957年,王季思出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目睹“旧世界”的老教师诸多缺点,“对他们不够尊重,引起他们的反感”,受到时任校领导冯乃超的批评,指其性格急躁,政治上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