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乾隆为何选择在执政六十年时禅让皇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3)
此外,永琰还不失时机地讨皇帝[HuangDi]的欢心。怎么讨皇帝[HuangDi]的欢心?机会不多。大家知道,乾隆[QianLong]帝是个闲不住的人,到处巡游,要是南巡、东巡,皇子们都打心眼里愿意去,但是,要是到东北祭祖,谁都找机会推辞,那地方人烟稀少,走上一天也看不到一个村庄,荒凉得很。此时在皇子心目中,“关东家”的概念已经淡薄,一次一个皇子向皇帝[HuangDi]汇报本衙门官员的人选时,说某某是关东人,不开窍,不能用。乾隆[QianLong]帝大怒,说你以为你是北京人,你就是关东人,太祖、太宗都是关东人,你居然看不起关东人,简直就是忘本!
永琰随父皇到东北祭祖,时时表现出虔诚的态度。在昭陵(今沈阳北陵),乾隆[QianLong]帝跪在皇太极的坟前,朗读祭文,泪随声涌,永琰也是热泪夺眶而出,不禁失声痛哭。到了抚顺,永琰还做了首诗,献给父皇:
守成继圣王,功德瞻巍峨。
永怀肇造艰,克勤戒弛惰。
诗的意思是不忘祖宗创业的艰难,勤奋工作,守住祖宗的江山。从技巧和格律上看,写得未必十分高明,但乾隆[QianLong]帝看后赞赏不已,说立意高远,格调健康,不忘祖宗,是太祖高皇帝[HuangDi]的好子孙。又把其他皇子骂了一顿,说他们居然写诗抱怨长途跋涉,即使到了祖宗陵寝前依然无动于衷,把上坟当成了游山玩水,简直毫无心肝,等回到北京看怎么收拾他们。
这样一来,永琰通过了乾隆[QianLong]帝的考察,太子地位稳固不摇。乾隆[QianLong]六十年[LiuShiNian]正月初二日,乾隆[QianLong]帝在家宴上透露了一点信息,这不是正式发布,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公开议论而已。
权臣泄密,欲立首功
乾隆[QianLong]六十年[LiuShiNian]九月初二日黄昏,永琰居住的跟冷宫差不多的撷芳殿的大门被拍打得山响,几个侍卫怒气冲冲开门一看,顿时矮了半截,有的弯腰请安,有的飞奔上房,向永琰通报,您能猜到来人是谁吗?
来人是乾隆[QianLong]皇帝[HuangDi]的大红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珅,而且,和珅的儿子是自己[ZiJi]的妹夫,说起来也是亲戚,所以,永琰赶紧将和珅迎入客厅,请教此时来访,有何贵干?和珅笑而不答,扑到在地,连连叩头,口称主子大喜,又从怀中取出一柄玉如意,按宫廷礼节呈给永琰。永琰心里全明白了,大事已定,即将公布;和珅抢在公布之前报喜,欲立拥戴之功。和珅哪里知道,三年后,这成了杀他的一条罪名,什么[ShiMe]罪名,拿今天的话说,叫泄露国家机密。确实,和珅这一举动有欠考虑,他提前一夜向永琰透露秘密,对永琰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让永琰产生疑问:你是向我卖好,还是向我示威?你无外乎就是在显示你的地位的优越吗!你敢小瞧我,莫道幼主可欺!可见,和珅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ZiJi]的脚。
和珅刚走,宫中太监便来通知:明天在圆明园勤政殿,皇帝[HuangDi]召见。永琰哪里还有睡意,过了午夜,立即套车启程,前往圆明园候见。此时夜深人静,但出了城就发现在前往圆明园的御道上,铃声喧腾,鞭声震野,一群群马队簇拥着一辆辆马车,向西北奔驰,灯笼火把照耀得一路通明。原来皇子、皇孙以及在京的王公大臣接到通知,都在往圆明园赶。看来,要改朝换代了。
乾隆[QianLong]六十年[LiuShiNian]九月初三日,公历是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QianLong]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发黄的上谕,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颙琰叩头谢恩,表示谨遵圣谕,修身历练,以期不负重托。
紧接着,乾隆[QianLong]帝又宣布了更为惊人的决定:
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ZiJi]退位称太上皇帝[HuangDi],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至于皇帝[HuangDi]和太上皇的分工,乾隆[QianLong]帝也作了安排,皇帝[HuangDi]处理“寻常事件”,如果有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由太上皇亲自指导处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员,都要到太上皇前谢恩。太上皇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每天要对皇帝[HuangDi]进行“训谕”。
截止此时,乾隆[QianLong]帝统治中国六十年[LiuShiNian],除了乾隆[QianLong]帝以外,在场的人打记事起就使用乾隆[QianLong]年号,漫长的时光使人们习惯于乾隆[QianLong]皇帝[HuangDi]的永存,现在,亲耳听到乾隆[QianLong]帝宣布他的时代即将结束,这个[ZheGe]震撼力跟晴天霹雳差不多。
不过冷静一想,立即发现乾隆[QianLong]帝退位退得并不彻底,实际上大权未交,就连紫禁城里边的天子寝宫--养心殿,乾隆[QianLong]帝也不打算腾出来,因为他说他住了六十年[LiuShiNian],一直很顺当,不想搬家;而且,他说怕换个地方睡不着(乾隆[QianLong]有失眠的毛病)。那么,新皇帝[HuangDi]住在哪儿?乾隆[QianLong]说还住在毓庆宫,可以把毓庆宫改个名,不叫毓庆宫。至于叫什么[ShiMe],现在没想好,以后再说吧。
看来,颙琰这个[ZheGe]“儿皇帝[HuangDi]”不好干。
颙琰不能不出面表态了,他说他接受太子的地位,但不接受明年改元归政的安排,因为自己[ZiJi]一方面年纪还轻(三十六岁还年轻!古人三十而立,不像现在,三十岁还叫男孩儿、女孩儿);另一方面,虽然他这些年一直刻苦用功,但感觉还是学识有限,阅历更少,所以,他愿意“谨当备位储宫,朝夕侍膳问安之睱,得以禀受至教,勉自策励”。总之,请父亲把皇帝[HuangDi]当到底,如果一定要归政,也应该等到寿登期颐,什么[ShiMe]是“期颐”?期颐就是一百岁,那个时候再传位给他,他肯定不会推辞。总之,现在父皇才八十五岁,年纪不算太大,离一百岁还远着呢,所以,绝对不能接受父亲的禅让 。
对于乾隆[QianLong]帝的退位,中央官员中除了和珅集团以外,普遍发自内心地赞同。大家都感到乾隆[QianLong]帝执政六十年[LiuShiNian],难免日久懈怠,目前国家积重难返,问题成山,换个统治者可能会有一番新气象;而且,乾隆[QianLong]帝已经八十五岁了,相比之下,国家部院大臣、封疆大吏差不多都是四十到六十岁之间的人。大家知道,老人跟老人谈得来,年轻人跟年轻人谈得来,总之,人和人的交往多局限在同一年龄段内,现在君臣之间年龄相差悬殊,隔着好几条“代沟”,根本无法沟通,平时全靠和珅上传下达,经过他这一“传达”,实际上皇帝[HuangDi]不了解下情,臣子也难以领会皇上的旨意,结果就是和珅一手遮天,这已经影响到国家机器的运转。
但是,按照中国传统,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你不能不客气一番。于是,群臣言不由衷地纷纷上书皇帝[HuangDi],有的大臣劝乾隆[QianLong]帝顺应“亿兆人之心,久履天位”,有的大臣顺着颙琰的话说如果非传位太子不可,也应该“俟寿跻期颐”再举行归政典礼。前边说了,期颐就是一百岁的代名词,乾隆[QianLong]能活到一百岁?你还别说,乾隆[QianLong]对此也有点儿信心。同时,蒙古王公、满洲王公也上折恳请,一时声势浩大。
面对朝野反对他退位的呼声,乾隆[QianLong]皇帝[HuangDi]是什么[ShiMe]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