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揭秘清西陵:守陵人在日军刺刀下保住帝寝--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打到了清西陵[XiLing]附近。守陵人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保住西陵[XiLing]?”一守陵老头儿突然站了起来说:“我去找日本人谈谈!”就这样,在那个听闻“鬼子来了”就逃之犹恐不及的年代,一位年老的守陵人,迎着日本人明晃晃的刺刀,就去“谈谈”了。
清西陵[XiLing]绘图(资料图)
文章摘自《法治周末》2011年4月19日 作者:高欣 原题为《他们[TaMen]的祖辈是守陵人》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永宁山下驻扎了一个[YiGe]约一万人的清政府机构,其职责是看护清帝的陵寝。1911年民国成立后,这些清王朝的守陵人都干什么去了?靠什么为生?他们[TaMen]的后代[HouDai]今天又在干着什么?
公元2011年4月16日,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永宁山下。
天气温和而晴朗,偶尔听得见一阵鸟叫。
清西陵[XiLing],安静地坐落于此。这片清王朝继关外三陵和清东陵之后的最后一座帝王陵寝建筑群,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停建于1915年(民国四年)。这里,共埋葬着清王朝的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
时逢周末,游人不断,却并不爆满。
一位中年男子也在参观的游客当中。他穿着普通,中等身材,天庭宽阔,肤色略黑,表情不时透露出几分思考者的严肃。偶尔,他会从兜里拿出数码相机,对着建筑认真地拍照。
让人觉得此人有所不同的,是他颇具旧时官员的气质、似乎只要略微拿起架势就能上台演个武生的走姿,和猛一抬眼时那双眼睛射出的带着股精气神儿的英气。
这位中年男子名叫李文[LiWen]通,1964年生于清西陵[XiLing],现任易县作家协会主席。于他而言,来清西陵[XiLing],不是为参观,更多的是缅怀先人。
在埋葬雍正皇帝的泰陵前面的开阔地,一位操着地道老北京腔儿的老大爷正站在支着大阳伞的冷饮摊旁,大声吆喝着。也许是招揽生意的缘由,他的脸上堆满了热情,但他始终直直挺着腰板儿,跟游客聊天时,眼睛里射出的,亦是那带着股精气神儿的英气。
此二位,并不相识,即使他们[TaMen]都生于斯、长于斯;但他们[TaMen],有着共同的身份:守陵人的后代[HouDai]。
“总想干大事”
李文[LiWen]通为自己[ZiJi]是清西陵[XiLing]守陵人的后代[HouDai]感到自豪。这种自豪是很有些底气的。
守陵人,就是清西陵[XiLing]始建以来,从北京和东北陆续派调而来、专门负责看守陵寝的人,几乎全部为八旗子弟,相当一部分为皇帝的近亲,以朝廷俸禄为生。
历史上,清政府给予守陵人优厚的待遇和清闲的工作,守陵人可以按照品级高低按月俸饷,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