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困难时期亲历饿殍遍野 袁隆平下决心搞杂交水稻--国家史册(3)

  

  “谢谢二位老师[LaoShi]!”全永明又是一声谢谢,吃饱了的学生[XueSheng]给两位老师[LaoShi]行了一个[YiGe]鞠躬礼,含着泪水转身离去。

  自己[ZiJi]辛苦培养的学生[XueSheng]经受如此的磨难,让袁隆平心情沉重。知识分子永远是这个社会里最敏感的一群人。冬天凛冽的寒风里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满眼的枯枝荒田让他忍不住心生悲凉,他不由得忆起了杜甫的那句名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刻袁隆平终于理解了,当年睡在草棚里的杜甫吟诵这首诗时忧国忧民的心情,他的心何尝不是如此之痛?

  站在荒芜田垄中的袁隆平不禁茫然四顾。他远远望去,只见远处田地的尽头挤满了人。他快步走近人群,只见地上横卧着两具枯瘦如柴的饿殍,围观的群众,人人脸上写满了困苦。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看见饿殍了,其中一次看到两个人倒在桥下,还有一次看到一个[YiGe]人倒在大路旁。这一场大饥荒到底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

  “饿殍遍野”,这个只在书中见过的词汇,如今却一次次地出现在自己[ZiJi]的身边,袁隆平被这触目惊心的情景震撼了,他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漫步在那因干旱而枯萎倒伏的稻田里,一种巨大的悲怆涌上心头,这惨痛的一幕,震撼了这位农业科学家的心,引发了这位农业科学家由衷的责任感。

  当夜,袁隆平久久不能入睡,一闭上眼睛,学生[XueSheng]狼吞虎咽吃萝卜的情景和饿殍悲惨的模样就会在脑海里交替出现。

  熬到了实在熬不住的时候,袁隆平终于睡着了,那夜他做了一个[YiGe]异常美好的梦,他梦见他种的水稻[ShuiDao]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2.百姓心声:战胜饥饿[JiE]!

  每一年的春天,袁隆平都要带领学生[XueSheng]下生产队参加劳动锻炼,一来可以和学生[XueSheng]向农民学习一些实践经验,二来也可以向农民传授一些农业科学知识。每年都换一个[YiGe]地方。

  1962年的春天,袁隆平带领40多名学生[XueSheng],来到了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老师[LaoShi]、学生[XueSheng]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老乡家里住。袁隆平住在生产队长老向家里。队里连续两年粮食减产,靠国家拨来的返销粮度荒,这位责任心强的生产队长,今年打算带领队员大干一场,要争取好收成。

  那天一大早,雨下得很大,袁隆平刚起来,一推门进来个人,身上还穿着蓑衣,手里拿个袋子,袁隆平一看是老向,忙问他干什么去了。老向说:“趁早去八门队换稻种去了。”说着脱掉蓑衣,伸手抓了一把种子[ZhongZi]给袁隆平看,“你看,这是刚从八门换回来的种子[ZhongZi],听说,使用这种子[ZhongZi]好,能增产。”老向用有点沙哑的嗓音说道。“粮食这么紧张,要度过灾荒,多打粮食,要靠年成,还要靠种子[ZhongZi]好啊!去年八门使用这号种子[ZhongZi],今年没有吃国家的返销粮。”老向接着说。

  袁隆平接过稻种仔细地看,这些种子[ZhongZi]颗大粒圆,籽粒饱满,他点点头说:“这些种子[ZhongZi]确实不错。”

  看袁隆平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些种子[ZhongZi],并时不时地用手掂量,搓捏着。老向忍不住问:“袁老师[LaoShi],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要是能培育出新的稻种,亩产40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的,那可是为我们造福了。那时候我们就不用天天挨这个饿了,苦日子算过到头了。”

  老向的一句话让袁隆平微微怔住了,随即陷入了深思。老向的话语虽朴实,可他代表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和愿望。改良品种,增产增收就是战胜饥饿[JiE]的唯一出路。

  一个[YiGe]普通农民朴实的话语唤醒了袁隆平作为农业科学家的良知,他深深地思索起自己[ZiJi]肩负的历史使命,思索着自己[ZiJi]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造福苍生……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