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将军二三事--中国年鉴
一九二八年七月二日,冯玉祥将军成为第三个登上美国《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我的老家是河南南阳,家父尹心田,生于1903年,1922年投军冯玉祥部,在河南开封加入冯玉祥的“陆军11师”学兵团。从1923年起,即被冯玉祥将军调到身边工作。1926年随冯玉祥将军赴苏联访问,并遵照冯的指示留苏学习军事,主修炮兵。1928年底奉命回国,历任冯的机要参谋、传令队长、钢甲列车大队长、交际课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二教导团”(汾阳军校)教育长、抗日同盟军二师一团团长、冯副委员长驻武汉办事处主任等职。1938年后,又先后任“军委会”战区军风纪巡查团干事长、“军法总监部”军法督察官、“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后冯治安)驻老河口(五战区司令部)办事处主任及副官处处长等职。军衔陆军少将。他自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方特科、成为我党特殊战线上的一名战士后,从未暴露过秘密身份,一直长期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和原“西北军”部队中为党工作。
由于父亲的特殊身份,我自幼在西北军的军营中长大,和冯玉祥将军及其家人(包括原西北军许多历史人物),有多年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了解一些西北军及冯玉祥将军的情况,现记述如下,以飨读者。
留学回国后的“第一课”
1928年底,从“基辅炮兵学院”毕业的先父尹心田,和同时从苏联各军校毕业的17名同学一起,从莫斯科出发,途经西伯利亚、海参崴、日本,回国到达上海。冯玉祥派其副官处长韩复达(韩复榘之兄)从上海将他们接回南京,直接到军政部报到(冯玉祥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报到的当天下午,冯玉祥就接见了他们,并说:“你们在苏联穿着红军的呢子军服,脚蹬大皮靴,住着洋房,吃着面包过了三年。但是,你们知道国内现在是什么情况吗?我请赵亦云(冯的随行摄影师)在励志社布置了一个中原地区灾民现状展览,我请韩处长先带你们去看看这个展览,给你们上‘回国后的第一课’,等你们看完了,咱们再聊。”
尹心田和一同回来的张金瑞、张培哲、任子勋、魏凤喜、祁光远、彭秉钧、李啸仓等同学立即去看了这个展览。该展览以照片为主,真实反映了当年河南、陕西、安徽等地旱灾灾区的实际情况,当看到饿殍遍地、孤儿独坐墙头、垂暮老人绝望的眼神、被插着草标当“货物”卖的年轻妇女……大家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心灵震撼。不仅如此,该展览还展有大量灾民充饥的“食物”:树皮、草根、蝗虫、蝎子、厕所里捞出来晒干的蝇蛆、观音土、各种叫上不名字的野菜……大家沉默不语,心情沉重。
第二天,冯玉祥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现在已经是民国十八年了,政府叫‘国民政府’,咱们是‘国民革命军’,但灾区的老百姓竟然是那个样子,而首都南京的大官小官们,每天却是过着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太平’日子!这还是什么‘国民政府’!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吧。”
不久之后,冯玉祥就辞掉“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的官职,带着部下回河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