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收租院》的内幕:每个塑像成本才花几元人民币--中国年鉴网(2)
■刘文彩是《收租院》里唯一按真人塑造的人物[RenWu]
推着木制的独轮车(俗称鸡公车)的老农已经步履蹒跚,那笨重的运输工具已经倾斜,双脚张开与轮子呈三角形以求重心的稳定,这种鸡公车在我们[WoMen]塑像时还时常见到,就在收租院门外路上“吱吱咯咯”作响,他全神贯注,但由于饥饿劳累已经站不住了,在他的额头上用稻草扎了一个[YiGe]圈,稻草拴成疙瘩向前伸出,这个细节是农民[NongMin]提出以后做的,因为双手握住车把,不可能去擦汗水,额头上的汗水顺着稻草圈流向尖端再往下滴,不会流进眼睛,这是农民[NongMin]的土创造,也表现了农民[NongMin]的艰难和凄苦。在风谷和过斗之间有一组母女抬箩筐,那母亲的右臂上的衣服已经烂得无法加补丁了,打了一个[YiGe]结;又如等候算账中边走边数签的老农穿的上衣,农民[NongMin]做一件长衫不容易,长衫破了,剪成短衫,袖子破了剪成无袖短衫,这些都反映了农民[NongMin]的贫困和凄楚。
地主[DiZhu]刘文彩是收租院里唯一按真人塑造的人物[RenWu],把他安排在中堂算账的地方,形成两个阶级强烈对峙和尖锐斗争的场面。他手拿佛珠,一副伪善面孔,在农民[NongMin]的反抗面前不禁吃了一惊,后退半步,表现他外表如狼似虎、内心虚弱的本质;刘文彩的保镖中有一土匪头子,他腰插双枪,站在刘文彩的身后;抓住青年农民[NongMin]的是反动军官和袍哥。他的总管家当时还在狱中服刑,已是虚胖的胡子老者,我们[WoMen]没有按其真人塑造。
我们[WoMen]创作者中有的出身农民[NongMin],有的家在农村,而且都经历过旧社会,还有着长期下乡的生活底子。我们[WoMen]创作地就在农村,形象多的是,赶集是农民[NongMin]集中的地方,要求创作人员去赶集,带着自己所塑造形象的需要去,带上速写本画速写。有时也请陈列馆摄影师带着唯一的一部旧盒式相机一道去,收集形象。
在塑造阶段正是农民[NongMin]交公粮的时候,很多农民[NongMin]推着鸡公车,挑着箩筐,成群结队,路过收租院大门。我们[WoMen]经常打开大门,实行开门创作,让农民[NongMin]进来看我们[WoMen]塑像,听他们议论,有时也主动征求意见。农民[NongMin]中有适合的形象就请他当模特儿,一般都很乐意,在过去农民[NongMin]是不愿意的,因为迷信说,塑像的人看了你,将把你的灵魂带走,现在看法不同了,他们说“这不是塑神仙鬼怪,是塑我们[WoMen]自己的事情”。
■华君武、王朝闻说,《收租院》是一颗“原子弹”
1965年9月13日,在创作的最后阶段,全国美协负责人华君武、王朝闻来到庄园[ZhuangYuan],还带来北京的记者。他们看了《收租院》泥塑群像以后,十分高兴,非常重视,说《收租院》是一颗“原子弹”!这样的形象比喻,意味着评价的高度和将要产生的影响力的广度。他们当场决定要在北京展出,并要大力宣传。
10月2日上午出现了一个[YiGe]动人的场面:几个身穿蓝布新衣,手拄竹棍的老太婆走进收租院,其中一个[YiGe]看了几眼,举起手中竹棍朝第一段中的狗腿子打去,我们[WoMen]连忙上前制止,她愤愤地说:“今天我要打他几棍,他们整得我们[WoMen]穷人好惨啊!”我们[WoMen]连忙说,“这是泥塑,不是人。”她还不罢休,说,“泥塑我也要打几棍才解恨!”这六个老太婆是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崇庆县羊马公社来的,她们听说这里塑了《收租院》,其中还有刘文彩和收租狗腿子的像,一辈子只知道给刘文彩交租,也不知刘文彩和刘家庄园[ZhuangYuan]是什么样子,结伴要来看一看,每人做了一套蓝布新衣,走了三天才进了这座庄园[ZhuangYuan]。于是我们[WoMen]请她们给观众[GuanZhong]讲一讲,说也奇怪,她们边看边讲,从未看过这些泥塑,居然把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等情节讲得头头是道,一点不差,最后还总结说:“这是说的我们[WoMen]的书,唱的我们[WoMen]的戏。”
10月13日,全国美协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来到庄园[ZhuangYuan],他认为这是雕塑史上的一次革命,并正式通知准备去北京展览。
在此期间,电影制片厂来拍电影,出版社准备出版画册,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到这里来上课。不久,中小学就把《收租院》正式编写入课本中。
12月24日《收租院》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展,观众[GuanZhong]参观之踊跃,新闻舆论之重视,不说绝后,确是空前。当时每人限购两张票,连春节都在冰天雪地里通宵排队购票,观众[GuanZhong]用棉被裹身,双脚原地跳动取暖。美术馆内外都是人山人海,展览期间北京已是隆冬季节,但展厅内还是热气腾腾,开足了通风设备空气也很混浊,一队队观众[GuanZhong]只能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展厅内停留半个钟头左右,无法细看也无法回头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