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重庆谈判:毛泽东弥天大勇 蒋介石暗起杀心--国家史册
毛泽东[MaoZeDong]、周恩来、王若飞与张治中、赫尔利在延安机场合影
“弥天大勇”。1945年毛泽东[MaoZeDong]亲赴重庆[ZhongQing]谈判[TanPan]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曾经如此赞叹。
重庆[ZhongQing]谈判[TanPan]发生在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经过8年浴血奋战,英勇的中国军民终于打败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接下来,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国家,是全国人民一致的愿望。就在这时,蒋介石[JiangJieShi]三电毛泽东[MaoZeDong],邀他前往重庆[ZhongQing]谈判[TanPan]。
然而,国民党其实并无诚意,而蒋介石[JiangJieShi]的刻薄寡义早有明证。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遭遇便是前车之鉴。但毛泽东[MaoZeDong]还是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ZhongQing],用行动昭告世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真正代表了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
43天的谈判[TanPan],未能达成人们想要的和平,却成为中国转折的契机。
“毛泽东[MaoZeDong]先生来了!”
1945年8月28日,一向多雾的重庆[ZhongQing]却是个大晴天。
刚过中午,《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石西民坐着吉普车,风风火火地来到《大公报》记者王淮冰家。石西民告诉王淮冰:“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下午要到重庆[ZhongQing]了。”约他一起去采访。
得知这个消息,王淮冰喜出望外。这几天,他与重庆[ZhongQing]新闻界的朋友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毛泽东[MaoZeDong]会不会冒险来重庆[ZhongQing]与蒋介石[JiangJieShi]和谈。正反两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没想到,议论正酣,毛泽东[MaoZeDong]已经率团飞到重庆[ZhongQing]了!
王淮冰坐上石西民的吉普车,一路向机场飞奔,沿途又接了《大公报》记者彭子冈和《新民报》记者浦熙修,最后当郭沫若、于立群夫妇上车时,一辆小小的吉普车已挤满了人。
“僵持八年,令全国非常焦急关注的国共团结问题,已因中共领袖毛泽东[MaoZeDong]氏飞临陪都而开朗。”王淮冰后来回忆,他这句新闻导语,就是在这辆闷热拥挤的吉普车中构思出来的。
当王淮冰等人走进候机室时,发现各党派人士早已守候多时了。民主同盟的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等几位老先生,不时伸着脖子向远处张望,急切之情溢于言表。相比之下,前来迎接贵宾的国民党官员周至柔、邵力子等人,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下午3时36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476650号军用飞机安然着陆。第一个走出机舱就是毛泽东[MaoZeDong]。他头戴灰色拿破仑帽,身着蓝布中山装,还特意穿了一双新鞋子。紧随其后的是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
为了捕捉这个难得的历史镜头,一群外国记者蜂拥而上,照相机的咔咔声不绝于耳,镁光灯闪成一片。亲自把毛泽东[MaoZeDong]接到重庆[ZhongQing]的赫尔利看到这番情景,非常满意,悄悄地在毛泽东[MaoZeDong]耳边说:“简直像在好莱坞。”
记者们把毛泽东[MaoZeDong]团团围住,有的提问,有的递名片,有的抢着握手。一干民主人士却被挡在外面。年老、个儿小的沈钧儒,在人群外急得直跺脚,一边挤一边喊:“我是沈钧儒,我是沈钧儒!”
虽然接机场面非常热闹,但王淮冰发现,到场的多是外国记者,仅有的几个重庆[ZhongQing]本地记者还是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约来的。原来,为了减小毛泽东[MaoZeDong]到渝的影响力,国民党对重庆[ZhongQing]本地的报纸封锁了消息。
时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编辑的王抡楦回忆,毛泽东[MaoZeDong]到达重庆[ZhongQing]那天,《中央日报》编辑部异常紧张。蒋介石[JiangJieShi]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布雷亲下指示:不发社论,不写专访,新闻一律采用中央通讯社的通稿。有关谈判[TanPan]的报道,要登得少,登得小,版面不要太突出,标题不要太大。总之一句话,不要替共产党制造声势。
尽管如此,毛泽东[MaoZeDong]到重庆[ZhongQing]谈判[TanPan]的消息还是像惊雷般在重庆[ZhongQing]上空炸开了。毛泽东[MaoZeDong]到渝第二天,《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MaoZeDong]先生来了!》的社论。《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兴奋地写道:
现在,毛泽东[MaoZeDong]先生来到重庆[ZhongQing],他与蒋主席有十九年的阔别,经长期内争,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认真的演这幕大团圆的喜剧吧,要知道这是中国人民所最嗜好的!
“重庆[ZhongQing]谈判[TanPan]”会像《大公报》期望的那样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吗?也许,坐在谈判[TanPan]桌边的蒋介石[JiangJieShi],从一开始就不这么乐观;也许,他根本没想到毛泽东[MaoZeDong]会单刀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