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财经 >
种粮补贴很给力 上海松江农民争相包田--中国年鉴
让农民[NongMin]有一份体面的收入,种80亩地,有五六万元的收入,这是松江区[SongJiangQu]区委书记盛亚飞几年前就提出来的一个思路。如今,得益于政策好,措施有力,农民[NongMin]被重新吸引到农田里,甚至一些年轻人也开始乐意种田[ZhongTian]了。
补贴种粮鼓励“养田”
春耕之后,眼下正是开垄沟、除杂草的时候,记者昨天在松江区[SongJiangQu]泖港镇,看见水稻田里已经长出了绿肥红花草,而还田的秸秆也留存着黄黄的根须。为了鼓励农民[NongMin]养田,松江区[SongJiangQu]农委推出了少种二麦种绿肥的措施,对不种绿肥的耕地实行拖拉机深翻,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
胡光村57岁的承包地农民[NongMin]徐道法高兴地对记者说:“种田[ZhongTian]种到今天,现在是最好的时光。”老徐自述,在松江区[SongJiangQu],种粮的农民[NongMin]一亩地有各种补贴600元-200元土地流转费、200元青苗费、农资补贴200元。如果没有这些补贴,种粮就没啥利润了。去年政策好,加上调整粮食收购价,从2.00元/公斤提到2.60元/公斤,一亩地的净收入就有700元的纯收入。
种田[ZhongTian]农民[NongMin]感到自豪
黄桥村35岁的农民[NongMin]陈雪军,种田[ZhongTian]是“新手”。去年他向村里提出承包种田[ZhongTian]时,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强看他不懂,心里有点犹豫,但是陈雪军很坚定。原先他搞了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大,没赚钱。看到政策好,就准备踏踏实实种田[ZhongTian],一年下来初战告捷。他说,条件不允许,否则还想多包田。
相比之下,47岁的张小弟就是老资格了。早先还没人愿意种田[ZhongTian]的时候,他就从农机转向种粮了。由于动手早,他承包了168亩地。去年他获得区农委的“优秀家庭农场”奖,有三个要素他做到了:亩产量达到625公斤;田间无杂草;四周环境整洁清爽种田[ZhongTian]也要讲究干净。
说起种田[ZhongTian],黄桥村的农民[NongMin]说:我们现在出去抬得起头,感到自豪了。松江农民[NongMin]种田[ZhongTian]有那么一股潇洒劲,收入也不菲。
新“三三制”得到拥护
松江区[SongJiangQu]农委开了好头,他们提出了一个新“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种二麦,三分之一种绿肥,三分之一深翻。这种政策,有具体的补贴措施助推,所以深得种田[ZhongTian]农民[NongMin]拥护。在黄桥村村委会里,坐满了一屋子的农民[NongMin]告诉记者,如果饭冷了就马上变硬,那是因为土里的有机质少了。松江的水稻,种得最多的是老来青、嘉沪218,米质很好。现在,松江区[SongJiangQu]粉碎性秸秆还田达到百分之百,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几年后,随着土壤不断修复,松江的米会更香更糯。
去年,松江区[SongJiangQu]已经完成了“退外还本”全部收回了租给外来人员的地,还给本地农民[NongMin]经营。过去,胡光村曾经出现农民[NongMin]不愿种田[ZhongTian]、把土地全部丢给村里的事情。现在由于政策对头,措施有力,松江农民[NongMin]的包田愿望很强烈,出现很多年不曾见到的“地少人多”景象。(记者朱全弟 臧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