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如何突破禁区吃上了进口粮?--国家年鉴(3)
减少工业设备进口[JinKou]
为了平衡对外贸易,把有限的外汇用在进口[JinKou]粮食[LiangShi]方面,中国政府不仅主动把高速行进的工业化列车停驶甚至倒退,坚决减少粮食[LiangShi]以外的物资进口[JinKou],而且绝没有为了“面子”而勒紧裤腰带还债。
面对严重粮食[LiangShi]危机,在1960年12月30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一吃饭,二市场,三建设”的工作方针。据此,外贸部门确定了“吃饭第一”的进口[JinKou]规划。
为保证粮食[LiangShi]优先进口[JinKou],1961年2月,中央规定了如下进口[JinKou]次序:“第一,粮食[LiangShi];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3月8日,外贸部进一步明确规定:当年只订购前三类进口[JinKou]物资,对四、五类暂停进口[JinKou]。
同时,国家断然决定停止原定出口粮食[LiangShi]和其他农副产品给苏联、东欧的计划,撤销从这些国家的工业设备的预订货,不惜为此承受巨大政治压力。
1960年12月,中央决定:“对苏联的出口额,由1960年的预计31.9亿卢布,减为22.2亿卢布。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基本不给。但是日用工业品和矿产品大体照旧。这样做可以减少政治上的被动。”对东欧的欠账,粮、油也予以缓还。
由于停止对苏联、东欧国家的主要农副产品供应,为减少对苏、东的欠账,国家大量撤销与这些国家的已订工业设备的进口[JinKou]合同。力度是非常大的,“成套设备和工业器材,1960年进口[JinKou]预计为53.8亿元,1961年减为25.8亿元”。
中国大量撤销从苏、东已订工业设备,不可避免地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为此,1961年3月8日,周恩来亲自接见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驻华使节,介绍中国国内的情况,寻求各国谅解:“由于持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去年对苏欠交11亿旧卢布,对东欧国家欠交4.2亿旧卢布,今年不能全部归还,要逐年归还。由于农业减产,农产品不能出口,由于使用了大量人力做救灾工作,矿产品因人力不足和运输困难,也要减少出口,今年贸易额不得不大大下降。由于出口的减少,进口[JinKou]也要有相应的减少。今年减少出口、减少进口[JinKou]、欠账推迟归还,这是我们对兄弟国家最大的要求,也就是对我们战胜灾荒最大的帮助。如果各兄弟国家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就非常感谢。”
总体上,苏、东多数国家对中方的要求表示理解。据1961年12月26日的《外贸通报》,“只有德、捷两国对华态度特别坏。民主德国派其政治局委员马特恩来我国板起面孔向我要债,经过周恩来严肃批驳了马特恩的无理要求,德方始有所收敛”。
“吃饭第一”的进口[JinKou]方针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生活资料在进口[JinKou]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60年的4.6%,猛升至1961年的38.1%;生产资料的比重由1960年的95.4%,降为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