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预告赵匡胤兵变的政治谶言是否真在民间流传过?--中国年鉴(2)
这样的分析也许有些道理,不过从任职经历上看,在这之前赵匡胤一直兼任着节度使,归德之前是忠武(治所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再之前是义成(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匡国(赵匡胤称帝后为避名讳改做“定国”,治所在同州,今陕西大荔)。从区域上,自从匡国军后,他的藩镇一直离首都开封很近,改命归德军节度使也看不出有被远派的意思。不过,这一任命倒是决定了一个[YiGe]新国家的国号——宋,直接原因就是赵匡胤的“龙潜之地”在宋州。
在宋人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述了当时[DangShi] “点检作天子[TianZi]”这个流言在京师造成的影响:“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惟内庭晏然不知。”一个[YiGe]关于国家最高军事将领即将接替皇位的预言,等于在提前预告一场兵变,由此已经[YiJing]在民间造成了争相逃匿的恐怖,却居然只有朝庭之内“晏然不知”,这是明显不合常情的。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类带有邪教性质的民间煽动手法不同,像“点检作天子[TianZi]”这样几乎等同于指名道姓的政治预言一定出自“直接相关者”,其中一定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如果真的已经[YiJing]士民恐怖,内庭只会更加恐怖;而如果内庭真的晏然不知,民间也绝没有[MeiYou]争相逃匿的道理。
所以,“点检作天子[TianZi]”这句谶言是否真在开封民间流传过值得怀疑,很可能只是赵氏称帝以后虚构出来的一种说法罢了。佳节欢聚之际,大军却要开往边关,人心慌慌是肯定的,以此为素材稍做加工,就可以变成完全不同的说辞。而后世的宋人提及此事时,当然[DangRan]会以官方口径为准。
同为宋人,司马光在《涑水记闻》里对这件事的记录更加离谱:“富室或挈家逃匿于外州,独宫中不之知。太祖[TaiZu]闻之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如此,将若之何?太祖[TaiZu]姊(或云即魏国长公主)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TaiZu]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于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邪?太祖[TaiZu]默然而出。”意思是说:马上就将成为大宋开国皇帝[HuangDi]的太祖[TaiZu]赵匡胤在出兵之前听说了外界关于“点检作天子[TianZi]”的流言,感到很害怕,于是偷偷摸摸跑回家,问家里人应该怎么办。太祖[TaiZu]的姐姐(另一说是太祖[TaiZu]的妹妹魏国长公主)对此的反应是从厨房拎出擀面杖,口中高喊:“这么大的事情你一个[YiGe]老爷们儿自己看着办呗,跑回家吓唬我们女同志干什么!”就这样把太祖[TaiZu]从家里赶了出去。
太祖[TaiZu]并没有[MeiYou]姐姐,只有过一个[YiGe]早夭的哥哥。妹妹魏国长公主倒是性情泼辣,不过,司马先生记闻中的这位女眷已经[YiJing]远不止于泼辣了,很可能还患有狂躁型精神分裂症。由于相关史料太少,关于这位女眷的详细情况无从考证,不过关于赵匡胤的史料很多,其性格特点绝不是会被家中女流挥舞擀面杖赶出来的这种类型。
太祖[TaiZu]出身武将世家,年少时学习骑射,曾经尝试着驯服一匹无缰无鞍的烈马,烈马受惊奔上城墙斜道,穿过一道矮门时,马上的太祖[TaiZu]头撞门楣翻身落地。围观的人都认为必死,他却居然爬起来紧追几步,又蹿上了马背,竟也没有[MeiYou]受伤。长大从军后,太祖[TaiZu]更是骁勇过人,五代乱世时军人都异常跋扈和暴戾,一位戎马半世、战功赫赫的名将当然[DangRan]不会是怯懦犹疑之辈。另一件与骑马有关的事是:太祖[TaiZu]喜欢打猎,一次出外巡猎时不慎坠马,大怒,起身抽刀把马杀死。如此性情刚猛之人,在司马先生的那则记闻中竟然成了一个[YiGe]武大郎似的窝囊废,这其实只是为了说明大宋开国的过程里没有[MeiYou]阴谋,一切皆为天意。
古代文人舞文弄墨的功夫常常令人惊叹,治史尚且如此,各类野史、杂记自然更加吓人。《宋史·宋太祖[TaiZu]本纪》中说,太祖[TaiZu]从军前,曾经“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这个记载太过简单,读来有点儿不明就里。到了清末民初,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史学爱好者蔡东藩写成巨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在此书中,宋太祖[TaiZu]遇异僧的故事经过近千年演化已经[YiJing]十分完整:赵匡胤投军途中,在襄阳一带盘缠花完又迷了路,想进到一座庙里投宿时,跟几个护寺的小和尚发生了肢体冲突,主事的老僧出来劝解,一见太祖[TaiZu]就预言:“点检作天子[TianZi],已有定数”,然后管吃管住,一起谈了很多天下大势,临别不但重金相赠,还送了“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四句谒语,以后一一应验。
这样的故事很老套,《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就有过类似经历。而实际上,考虑到具体的时代背景,正迫切渴望加入军阀部队以杀戮作为职业的赵匡胤,在困饿交加、走投无路之时,凭借武力闯进山间小庙,对几个老弱僧人实施抢劫倒是更有可能的,至少比一个[YiGe]“异僧”面对一个[YiGe]行为粗鲁的流浪汉发布“点检作天子[TianZi]”这种离奇预言更合理。问题在于:后来做了皇帝[HuangDi]的人,对自己发迹前的经历当然[DangRan]怎么包装都可以;而文人著书时,“政策紧”就帮当权者圆谎,“政策松”就信口开河,总是很不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