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我国民乐登上国际乐坛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刘天华像
创作时间:2005年
创作时间:2006年
刘天华,一个被中国[ZhongGuo]音乐[YinLe]史永远记住的名字。今天,当中国[ZhongGuo]民族管弦乐大步迈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时候,当中国[ZhongGuo]民乐团在诸多国家引起叹服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80年前的民族音乐[YinLe]家刘天华,用一把二胡[ErHu],让中国[ZhongGuo]民族音乐[YinLe]从北京饭店走上国际乐坛。
那是1931年1月9日,北平发生了一件轰动乐坛的大事。中华青年会的任致荣、高伯雄等人发起在北京饭店举办了一次“国际音乐[YinLe]大会”,参加演奏的大都是当时名扬世界的音乐[YinLe]家,其中有著名的外国钢琴家、小提琴家和声乐家。当时,北平的报纸连续做了多次报道。音乐[YinLe]会的听众大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如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诗人徐志摩、刘半农等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外国听众中有各国驻华使节和夫人、来华讲学的学者和商界人士及其眷属,其中还有一位研究东方文化史的德国著名汉学家雷兴教授。
刘天华、郑颖孙和魏子龙三位中国[ZhongGuo]音乐[YinLe]家,也应邀参加了那场音乐[YinLe]会。当时,我国的民乐在大多数中外人士心目中,仅只是下里巴人的民间文艺,特别是二胡[ErHu]及其音乐[YinLe]更不被人放在眼里,被贬斥为“粗鄙淫荡”,甚至称为“叫花子的象征”,不足以登大雅之堂。以致刘天华在北京大学音乐[YinLe]传习所教民乐时,校方也只能以琵琶[PiPa]教师的名义聘请。因此,参加这场音乐[YinLe]会的多数听众原本主要是为听外国演奏家的演出而来的,而对音乐[YinLe]会安排中国[ZhongGuo]的民族乐器演奏曲目,则颇不以为然。有人认为这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有人认为只是点缀而已;有人甚至认为是故意让国乐出丑等等。就连支持国乐的人士,也为刘天华捏了一把汗。音乐[YinLe]会大厅里,被一种怀疑、不屑,甚至轻蔑的气氛笼罩着。
在外国音乐[YinLe]家演奏了一些乐曲后,一位身穿中国[ZhongGuo]旗袍、仪态端庄的女士将刘天华的演奏曲目介绍给听众,这位女士就是刘天华的学生曹安和。当她介绍完第一个曲目《病中吟》后,刘天华在二胡[ErHu]那两根神秘的琴弦上,魔术般地发出了凄楚、幽怨而扣人心弦的乐音,一下子把听众带入哀伤愁苦的意境之中。大厅里静极了,人们的思绪随着他的琴声而跌宕起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少女士眼睛里含着泪水,紧紧地咬住嘴唇。当乐曲结束时,在片刻的宁静后,猛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经久不息。
可以说是第一次,刘天华就是用这样的中国[ZhongGuo]“土话”,让世界听懂了中国[ZhongGuo]人的情感。也可以说是第一次,刘天华让世界安静地坐下来,聆听中国[ZhongGuo]民族音乐[YinLe]的声音。那场音乐[YinLe]会所留下的记忆,在整个中国[ZhongGuo]音乐[YinLe]界回荡了半个多世纪。一把胡琴,拉动的不仅仅是奔涌的情感,也拉近了中西方文化的距离,拉动了后来中国[ZhongGuo]民族音乐[YinLe]的发展。
随后,刘天华演奏了《空山鸟语》,听众又被带入一个苍山翠谷、鸟语花香的境界。刘天华还演奏了《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琵琶[PiPa]曲。当刘天华演奏完最后一曲时,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刘天华一次次返场答谢,可热烈的掌声仍在大厅里回荡。在场的外国人也非常激动,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中国[ZhongGuo]会有这样美妙神奇的音乐[YinLe]。特别是雷兴教授,更是赞叹不已。他特意留下来等候刘天华,和他紧紧握手,向刘天华表示祝贺和感谢。这本来是一次国际音乐[YinLe]盛会,而刘天华却意外地成了音乐[YinLe]会最耀眼的主角。当曲终人散时,还有不少中外人士到台上向刘天华热烈握手祝贺。难怪曹安和后来在回忆中误将那次音乐[YinLe]会称为刘天华的“独奏音乐[YinLe]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