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传奇胡愈之:1948年做的革命预言比毛泽东准--中国年鉴(2)
胡愈之先生[XianSheng]之著作影响
胡先生[XianSheng]最有名的著作《莫斯科印象记》,创作于1931年。那时他从法国学习归来,途经苏联作7日参观,归国后撰写此书,一年内再版5次,引起巨大反响。鲁迅先生[XianSheng]曾写道:“这一年遇到两本不必用心戒备居然看完了的书,一是胡愈之先生[XianSheng]的《莫斯科印象记》,一就是《苏联见闻录》。”那么,胡先生[XianSheng]在书中写了什么呢?他说,不是一些观念,或者一些主义。他写的“最大的奇迹是人性的发见”,还有“那样的制度填平了成人与孩子之间的鸿沟”。
应该说,在胡先生[XianSheng]的一生中,他发表的报刊文章最有影响力,它们深刻地反映了胡先生[XianSheng]天赋的才华与伟大的思想洞察力。比如,1915年他在《时事新报》发表《世界与世界和平》,成为“中国最早提倡世界语”的人(朱光潜语);1931年他在《东方杂志》发表著名文章《寇深矣!》,率先提出“全民族团结抗日”的主张;1937年他与夏衍先生[XianSheng]在《救亡日报》头版,首先喊出“主和者就是汉奸!”的口号,此后又在邹韬奋先生[XianSheng]主编的《抗战》上发表《谨防疫病》,反对对日妥协,引起毛泽东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著名论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写到这里,我就想,这种“开先河、发先声”的英明论断,一个人一生能做一件,就已经不得了了;胡先生[XianSheng]看似信手所为,落笔处石破天惊,实在称得上一个时代的巨子。
胡愈之先生[XianSheng]之传奇人生
读胡愈之先生[XianSheng],“传奇”二字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转动。作为一个革命家,他1933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一直是地下党员,由党中央直接领导,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1936年冯雪峰先生[XianSheng]受党中央派遣,到上海首先见胡先生[XianSheng]与鲁迅先生[XianSheng],再去见夏衍先生[XianSheng]。这还引起夏先生[XianSheng]的误会,说冯先生[XianSheng]“先见党外,后见党内”的做法是错误的。1948年,周恩来问胡先生[XianSheng]:“你的(党员)身份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如果是秘密的,还是做民主党派工作,如果公开了,就到新华社去。”因此胡先生[XianSheng]的党员身份一直没有公开,直到1979年才解密。“文革”期间,冯雪峰先生[XianSheng]还因为那段“误解”遭到批斗,但当时胡冯二人为了保守党的秘密,都没有说明原因。
说到“传奇”,还有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前一段时间,我对沈昌文先生[XianSheng]说,我正在读胡愈之。沈先生[XianSheng]说,那你一定要看于友的《胡愈之传》,其中有奥妙。我读后果然发现,其中“奇闻”不少。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于友先生[XianSheng]用大量历史事实证明:胡愈之先生[XianSheng]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预言家,或曰战略家。比如,1948年在国共决战的关头,毛泽东公开预测,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还有两年。但胡先生[XianSheng]分析,再有一年就足够了。后来毛泽东接受了胡先生[XianSheng]的观点,调整了时间的判断。为此,知情者李一氓先生[XianSheng]曾著文《高明的预见》(1986),记述了这件事情。李先生[XianSheng]还说,胡先生[XianSheng]历来善于分析形势,1974年以后,他们经常在一起做未来形势的估计,胡先生[XianSheng]的判断与后来的现实大致相同。
但是,1949年以后,胡先生[XianSheng]的文字几乎都被“官样文章”笼罩着,见不到昔日的锋芒与灵感。有一篇写于1959年的《回忆商务印书馆》,其中对于王云五先生[XianSheng]的评价,还充满了怒气。说王云五拿商务印书馆的资本,投靠汪精卫;还说王云五没有学问,在政治上是很坏的人,等等。这样的情绪,让人联想到1932年胡先生[XianSheng]主编《东方杂志》时,为编辑《新年的梦想》那篇大稿子,与王云五先生[XianSheng]之间发生的不快,他也因此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商务印书馆。但1978年此文重新发表时,胡先生[XianSheng]写了一段《后记》:“这是大约20年前我的谈话记录。这只能作为一种史料,作为商务印书馆的历史来看,有不少事实与观点可能是不正确的。”确实,在1985年间,胡先生[XianSheng]口述《我的回忆》,再谈到王云五先生[XianSheng]时,他的口气已经温和了许多。
胡先生[XianSheng]的晚年,或曰“文革”后,他天才的灵感又一次迸发了。1979年6月18日,他写给孙启孟先生[XianSheng]一封信,提出在民主党派搞“群言堂产销合作社”的构想,目的是: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搞经济自治体,搞股份制,云云。今天读起胡愈之先生[XianSheng]的设想,我们还会赞叹: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即使风烛残年,他卓越的预判天才,依然灵光闪现。但是,他这一次的设想结果会怎样呢?我们这些后来者,肃然伫立于胡愈之先生[XianSheng]的墓前,目光中充满了敬意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