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钱玄同的生活习惯--中国年鉴网
钱玄同是一个值得后人记住的名字。他的履历很简单,早年留学日本,民国以后[YiHou]一直在北大、北师大等高校任教,直至去世。他对社会的贡献却不简单。作为思想家,他和陈独秀、胡适、刘半农一道,并称为《新青年》杂志的“四大台柱”;作为国语专家,他是白话文、汉语拼音、汉字拉丁字母化、简体汉字、汉字横排以及从左至右书写和阅读方式的发明者、开拓者或推动者,我们[WoMen]至今每天都在享用他的“专利”;作为编辑,他直接鼓动鲁迅为《新青年》杂志写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作为父亲,他培养了钱三强这样有“中国核工业之父”之称的大科学家……
钱玄同喜欢谈天说地,不少回忆[HuiYi]文字都用“谈锋甚健”来描述他。所谈内容,是不拘一格的。他的朋友和同行黎锦熙回忆[HuiYi]:“除要讨论的问题(关于国语的当然最多,但也有其他的学术问题,如他看书忽有新解,待我辩证,或拟有文字,互相斟酌等等。)彼此尽量分析辩论然后决定外,同时必杂谈所见所闻,天南地北,无所不说;古今中外,愈引愈长。他熟于戊戌以后[YiHou]迄于当代的秘闻轶事,性情之隐微秘密,言行之滑稽突梯,凡其所知,亘数十年,无不罄述。”钱玄同的弟子魏建功也回忆[HuiYi]说,钱先生把去友人家聊天称为“生根”,“说是到了不走,屁股生了根了。”“‘生根’的习惯,是早在下午四时,晚或六时,先生提了他的皮包、手杖进了各家的客厅(多半就是书房),坐下了以后[YiHou],海阔天空的谈起。我所得益于先生的‘知人论事’、‘言道治学’种种方面,全是在这些时间里。”魏建功还开了个一张名单,列出当年[DangNian]与钱玄同经常过往的人物:沈士远、胡适、单不庵、鲁迅、刘半农、周作人、马幼渔、马叔平、黎锦熙等。
所谓“生根”,还有[HuaiYou]一层意思,即钱玄同好说而不好动,就健康而言,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黎锦熙当年[DangNian]常拉着钱玄同一起去中山公园,黎后来回忆[HuiYi]说:“天气暖热时,我总主张他同往中山公园,他谓之‘大雅’,但他一入茶座,便不起身,我则散步,遇友攀谈,久始归座吃饭[ChiFan],他讥我为‘惹草粘花’。”钱玄同的另一个不良习惯,是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内,不怎么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师大教员宿舍和孔德学校。他的子女回忆[HuiYi]说:“在傍晚的时候,他回到家里看一看,呆不久,不吃晚饭又出门去了。”钱玄同的不少友人在回忆[HuiYi]他的文章中,也都提及这一点,但似乎不太在意这种生活方式的负面作用,即他不在家吃饭[ChiFan],也不在学校包伙,而是或者吃饭[ChiFan]馆,或者去友人家蹭饭。钱玄同是语言学家,他把约友人下饭馆称为“雅”(动词,原意为上饭馆找‘雅座’吃饭[ChiFan]);把上朋友家吃便饭称为“骗”(意为“骗饭吃”);如有人主动请客,他则称为×ד赏饭”。黎锦熙说:“(钱玄同)二十年来,‘食’的生活,每天都如此。”长年吃饭[ChiFan]馆、吃请,反馈到身体上,后果可想而知。钱的子女回忆[HuiYi]:“父亲在1929年以后[YiHou],患高血压症,血管硬化,神经衰弱。”钱玄同对自己[ZiJi]的健康状况有过一个估计,他告诉子女:“我的体质虽不如你们的伯父和祖父,他们都活到七十四五岁,但我想我活到六十多岁是可能的。”事实上,这个算不上长寿的自我估计还是过于乐观了。抗战爆发一年多后,钱玄同即因突发脑溢血而去世,年仅52岁。与钱玄同有些相似的是,胡适当年[DangNian]在北大当文学院长,晚上也是天天外出应酬,11点后回寓所,几乎雷打不动。胡适虽比钱玄同多活了差不多二十岁,但也死于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两人的结局与他们当年[DangNian]的“过度吃喝”,不能说毫无关系。
钱玄同喜欢访友聊天,却不欢迎朋友来访。魏建功与钱玄同相交二十年,也只去过钱家一次。钱夫人长年患病,几经危险,身体很糟糕。一些朋友曾劝他纳妾,这在当年[DangNian],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为钱玄同断然拒绝:“《新青年》主张一夫一妻,岂有自己[ZiJi]打自己[ZiJi]嘴巴之理?”魏建功回忆[HuiYi]说:“他向来不作狭斜游,说如此便对学生不起。他一辈子没有交过女朋友,说他自己[ZiJi]最不喜看电影,难于奉陪,又不惯替人家拿外套。他有时和我‘雅’谈,说他也有些感到‘鹅绒’(这又是他的常语,新文学作品中‘天鹅绒的悲哀’之省略语也),有时报告我:‘今日我又掉了车轮子。’(古典‘脱辐’二字之白话翻译也,因为他有时回家和太太言语别扭)可是他对于夫妇一‘伦’,始终如一。”钱玄同的某些行为,与他在《新青年》上大声疾呼的某些言论,看似是相违背的,他自己[ZiJi]解释说:“‘三纲’者,三条麻绳也,缠在我们[WoMen]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代代相缠,缠了二千年。新文化[XinWenHua]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的三条麻绳!我们[WoMen]以后[YiHou]绝对不得再把这三条麻绳缠在孩子们的头上!可是我们[WoMen]自己[ZiJi]头上的麻绳不要解下来,至少新文化[XinWenHua]运动者不要解下来,再至少我自己[ZiJi]就永远不会解下来。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来,反对新文化[XinWenHua]维持‘旧礼教’的人,就要说我们[WoMen]之所以大呼解放,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藉着提倡新文化[XinWenHua]来自私自利,新文化[XinWenHua]还有[HuaiYou]什么信用?还有[HuaiYou]什么效力?还有[HuaiYou]什么价值?所以我自己[ZiJi]牺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