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巴金对萧珊的一世深情:爱妻病逝后骨灰一直存放在卧室--国家年鉴

  

巴金对萧珊的一世深情:爱妻病逝后骨灰一直存放在卧室--国家年鉴

巴金和萧珊的合影(资料图)

  认识巴金时,萧珊只有十几岁,还是个中学生。彼时的巴金,由于出版了奠定他中国文学大师地位的巨著《家》,早已成为文坛上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许多时候,女人对男人的爱,往往是从崇拜开始的。

  当时的萧珊由于饰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并与“进步人士”交往过密而被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开除。像那个年代许多热血但迷惘的年轻人一样,《家》的出现点燃了萧珊追求爱情与自由的信念。在萧珊的眼中,巴金犹如一盏照耀自己生命的航灯,她不停地给巴金写信,迫切地想从巴金那里得到人生方向的指点。

  由于有着13岁的差距,每次给萧珊回信,巴金总是称她为“我的小友”。在巴金的眼里,萧珊还是个孩子,这个小女生不过是千万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

  此前,巴金曾经翻译过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著作,在四川老家时也参加过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但他自小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所以,于巴金而言,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年轻人的束缚。并且,在这样的乱世里,处在革命新思想之风口浪尖上的巴金,也不想在某一时刻,世事出现风吹草动时,连累他人。正因如此,当时的巴金虽然已是32岁,却依旧孑然一身。

  此时的巴金不知道,虽然他将萧珊定义为普通的读者,但萧珊的眼里却只有巴金。萧珊给巴金写信,谈人生,谈生活,甚至小心翼翼地问这问那。小小的心事,雀跃在纸上,犹如蠢蠢欲动的蕊,苞含着青春的悸动与情感怒放的渴望。

  萧珊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巴金。在和萧珊的通信中,巴金那颗在纷扰的世事中蜷缩了太久的身心,得到了片刻的舒展,不知不觉中,一种微妙的感觉在巴金沧桑的心中柔软地荡漾开来。

  两个人笔谈得如此和谐,见面也便顺理成章。见面前,细心的萧珊怕巴金认错自己,特意在信中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上的萧珊细如凝脂的脸上有着难掩的稚气,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犹如一弘高原上从未被浸染过的清澈潭水,青春的气息迎面扑来。

  公元1936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南京东路719号的新雅粤菜馆里,萧珊终于见到了自己做梦都想见到的那个人。

  在萧珊看来,巴金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年轻许多,而在巴金的眼里,萧珊却一如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彼时萧珊的处境,像极了巴金笔下《家》中的老三觉慧,在封建大家庭的桎梏中犹豫彷徨,无助地挣扎着。萧珊告诉巴金,自己想离开那个古板的家,去闯荡江湖。巴金闻言,赶忙说:“千万不要这样,像你这样的少年还是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很难远走高飞的。现在社会纷繁复杂,决不可冲动行事。你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再行动啊。”

  巴金语重心长的话,打消了萧珊离家出走的念头,同时也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

  尽管巴金一直避免将萧珊当成自己“另一半儿”的设想,但不可否认,热情活泼的萧珊的出现,确如一道彩虹,划过巴金寂寞的情感世界,尤其是萧珊明眸闪亮处那份毫不掩饰的情感诉求,让巴金的心轻轻地颤了一下,使他渐渐淡却了独身主义立场。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给巴金写信,萧珊还经常去拜访巴金,关心他的生活起居。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关怀,让十几年来很少与女性接触,终日在黑白文字的无声世界中徜徉的巴金,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诗情画意。

  作为那个年代受过教育的女性,萧珊的爱大胆而炽热,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巴金的崇拜与追求,总是主动到巴金的寓所来拜访,甚至大大方方地去巴金工作的出版社,给巴金讲青年学生对他作品的反应和他们的思想状况。

  日子就这样在如水般的流淌中悄然滑过,萧珊对巴金的爱也日渐成熟,像一壶经年的酒,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变得愈发浓郁而醇香。

  两年后的一天,萧珊来找巴金,心事重重。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