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北里先生左懋泰的冰火人生--中国年鉴
北里先生左懋泰的冰火人生
清代由于盛行“缘坐”法,一人犯“法”,不仅连累亲属,而且还要连累邻里。因此,大量的流人遣戍东北,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其中,明臣左懋泰就因“为仇家所讦”,举家百口被清廷流放盛京。
堂弟给了他“一记耳光”
左懋泰(1597-1656),字韦诸,号大来,明末山东莱阳人。崇祯年间进士,累官至吏部郎中。
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了北京后,左懋泰即降大顺政权,遂被任命为兵政府左侍郎,协助降将唐通镇守山海关。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左懋泰被迫降清。
左懋泰有个堂弟,叫左懋第,时任南明弘光朝兵部右侍郎,很有才学,也很得弘光皇帝赏识。
此时,清军南下,大兵压境。弘光皇帝幻想着能偏安江南一隅,便想向清廷割地求和。于是,便命左懋第北上出使清朝乞和。左懋第本是主战派,现在却被派担当求和的使命。迫于君命,屈就成行,却已抱下死志。所以,临行时,他在留给堂兄左懋泰的信中说:“懋第此行,是懋第死日也。 ”
这年10月,左懋第等人到达北京,竟被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安排入居四夷馆。左懋第当即拒绝入住,说:“我是奉朝廷之命来酬谢贵国灭闯之义,若以属国礼相见,我宁死不入。 ”多尔衮只好把他们安排住进鸿胪寺。
入住鸿胪寺的左懋第,设祭三日,率随员面北跪拜,哭祭崇祯皇帝。监视他们的清兵把左懋第之举报告给多尔衮,建议杀了左懋第。不想,多尔衮听说后,不怒反喜,说:“忠诚可嘉,此人可用”。于是,多尔衮将左懋第囚禁在太医院内,派人劝降。左懋第手书“生为明臣,死为忠魂”一联,配上一幅苏武牧羊的画像垂挂在墙上,指着对联和画像告诉来人:“此为我志,不必多说! ”
次年5月,多尔衮亲自出马,设宴劝降左懋第。左懋第将食具挥到地上,说:“速杀了我!”
多尔衮更加敬佩左懋第,便派左懋泰来劝降堂弟。
左懋第被囚后,其母重病,是左懋泰伺奉其母,最后又扶柩归葬的。多尔衮自信让左懋泰出面劝降,以亲情和恩情来打动,左懋第怕是不好拒之。
然而,左懋第一见左懋泰,先跪倒在地,谢过左懋泰伺母奉母、治伤扶柩之恩。随后站起,怒斥左懋泰苟且偷生的变节行为,说:“懋第无降敌之说,亦再无尔这等兄长”。
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二十日,左懋第被押赴北京菜市口刑场。临刑时,他昂首刑场,先向南拜,再向北两拜,然后端坐受刑,时年45岁。
后来,人们在太医院的墙壁上,发现了左懋第写下的绝词:“峡岐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竟如何?寸丹冷魄消磨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
“仇家所讦”举家百口流离
左懋第死后,左懋泰深受震动,想起堂弟和婶母的话便觉汗颜。
左懋第之母徐氏临死前,曾把左懋泰叫到跟前说:“我们左家是受过皇恩之人,不能为国捐躯,也不要草间偷活。我把这些话说给你,你一定要记着啊! ”徐氏说完这些话,便开始绝食,不久就死了。
此后,左懋泰终日郁郁寡欢,不问政事,对朝廷委派的事也是能拖就拖,消极对抗。
左懋泰在朝廷有一个仇家,见左懋泰如此表现,便一份奏折把左懋泰告了,说他仇视大清,复明之心不死。
顺治六年(1649年),年逾50的左懋泰被清廷举家流放盛京居铁岭戍所。跟他一起被流放的有子侄左玮生、左昕生、左昭生、左晓生、左昀生和同辈的族兄弟,以及族内百十余口人。
当时的铁岭,因受清军多次屠城,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狼藉,已成一片废墟,惟剩一柱辽建密檐式古塔尚存。
左懋泰来到戍所,曾以“铁岭塔”为题写下一首诗,诗云:古塔十三级,北城独立幽。八方随佛日,一柱起边愁。
铃铎诸天语,阶梯象罔求。无从登北处,仰视自悠悠。
他以此诗描述了当时清军实行屠城,人民罹难,房舍为墟,惟一柱古塔尚存的悲凉凄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