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经学大师刘师培:误入政治歧途,竟助袁世凯复辟--国家史册
刘师培(资料图)
字申叔,号左盦,是刘贵曾之子、刘文淇的曾孙。江苏仪征人。1907年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1908年回国投靠两江总督端方。1915年参加筹安会,为袁世凯鼓吹帝制。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11月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5岁。
北大生涯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方针,力排众议,聘刘师培为中国文学教授。然而,他口吃,又身患肺病,讲课不行,幸而他国学深厚,所编的讲义《中国中古文学史》很受学生欢迎。他所在的北大恰好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地带,如火如荼的新文化冲击着他迷古的学问。他召集部分守旧师生,创办《国故》月刊,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声中,刘师培悄悄地逝去。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27岁的刘师培随端方入川,不久就被资州军政分府拘押,身受牢狱之灾,幸得章太炎等人的呼吁下才保住了性命。
刘师培是清末民初的一个奇人。他19岁与大师章太炎交游,曾是个壮怀激烈的革命党人,后与革命党人决裂转而投靠清廷,民国后又为袁世凯鼓吹复辟。误入政治歧途多年,经历了三次政治转折,经学大师在文化界留下了“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慨叹。
第一次转折:从革命到反革命
刘师培出身于江苏仪征的经学世家,刘家尤其精于《左传》研究,刘氏家学具有学术经世的眼光。早在1903年,19岁的刘师培与鼓吹革命、同样精于古文经学的章太炎就开始相交。受其影响,刘师培思想幡然一变,从此绝意科场,投身民主革命。当年,他撰写了《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将家学与时代风云结合,以大汉族主义观点,反对满清贵族的腐朽统治。章太炎用古文经学驳斥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思想的起点今文经学,刘师培写出了《驳太誓答问》,将经学研究服务于批驳康梁的政治目标。
1904年冬,上海发生了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刘师培是主要策划人之一。此事虽未成功,却使刘师培在革命党人中颇具影响。
1907年2月,刘师培应章太炎之邀,偕母亲、妻子何震及何氏表弟汪公权和苏曼殊一起,东渡日本。
到日本后,刘师培加入同盟会,并很快成为章太炎主编的《民报》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接连在《民报》上发表《普告汉人》《利害平等论》等激烈的反清文章。
因清政府的压力,日本政府决定劝逐孙文。1907年2月25日,日本外务省次官举行宴会,为孙文饯行,刚刚来到日本的刘师培也在其中。此时,章太炎正主持《民报》,因为经济问题与孙文闹翻。年少气盛的刘师培也对章太炎表示支持,他因此事而看不起孙文。
其后,刘师培、何震、张继、章太炎等人的思想转向了无政府主义,他们希望探索出一种比三民主义更高明的革命理论。他和张继组织了“社会主义讲习会”,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宣讲无政府主义和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何震创办的《天义报》,还发表过刘师培《<共产党宣言>序》。后来,因私事和其他原因,刘师培与章太炎关系逐渐破裂。
1908年年初,刘师培上书曾敦请清政府实行立宪、具有改良色彩的两江总督端方,表示愿意放弃革命,并且扬己之长,将学术服务于政治,向端方献计如何对付革命党人。刘师培认为,革命党人所持的民族主义,其实就是排满,要化解革命,就要人人知道民族主义不合于学理。
1908年4月28日,刘师培在东京创办了《衡报》,托名在澳门发行。日本政府查明实情后,于1908年10月禁止。不久,刘师培回国,随汪公权、何震一起投靠了端方,任两江总督署文案兼三江师范教习。
第二次转折:辛亥入川,被拘下狱
投靠端方不久,刘师培就帮助清政府诱捕浙江革命党领袖陶成章。此时,陶正由南洋返国,刘向端方告发了陶的踪迹,并曾在上海码头打探陶的行踪,但未能如愿。
1909年,刘师培又告发同盟会国内中部(长江流域)领袖陈其美与浙江党人王金发、张恭等密谋起义,但是,清廷只抓到了张恭。上海的革命党人知道是刘师培告密之后,王金发携枪找刘“理论”,刘师培下跪求饶,愿意以身家性命保出张恭,得免一死。后张恭果因刘师培夫妇力保,而没有被处死。随后,刘师培到了南京,而汪公权则被王金发在这年夏天暗杀了。汪公权死后,章太炎致书刘师培,希望其迷途知返,但刘师培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