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孙中山先生:以读书推动民主革命--国家史册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出洋哥哥的资助下,他进入香港拔萃书室(中学)和西医书院(大学)读书,学习勤奋,博览中外书籍,尤爱读华盛顿、林肯等人传记。在学校宿舍,他的床铺帐顶上总是挂着中国与世界地图,每夜对着地图沉思,同学们都叫他“通天晓”。1892年,这位热血青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医书院,一度行医济世,但目睹深重的民族危机,他放下听诊器,开始了救国救民的革命生涯。
孙中山曾自述自己一生嗜好:“除革命而外,唯有读书而已。”为革命而读书,以读书求知推动革命,二者相互促进,伴其终生。孙中山为组织发动革命,常年奔波于海内外。他自述“藏于行箧而刻刻不离者,非手枪炸弹,而为爱读之书籍。旅行时他物均可不带,独书籍不肯忘”。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到日本,随身带了六只皮箱,日本刑警以为孙中山一定带了很多钱。过了一段时间,孙中山打开皮箱晒东西,刑警惊愕地发现皮箱内全都是书,于是向上级报告说:孙中山的六只皮箱里装的不是银元、美钞,而是书籍。
孙中山善于利用革命低潮时的闲暇时间读书,武装自己。1896年,他在伦敦蒙难脱险后,每天都到英国伦敦图书馆潜心读书,广泛涉猎,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及自然科学等。一边读书,一边研究探索救国的真理。他要求革命同志有暇“当从事于译书、读书或从事于实地考察”。在伦敦读书期间,孙中山还翻译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
一次,孙中山从《易经》中读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感到“革命”二字意义甚佳,由此改“会党”为“革命党”,改“起事”为“革命”。1905年,孙中山将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他研读与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