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胡石庵与陈去病:共襄革命两“大汉”--国家年鉴
胡石庵(1879-1926)
亦名人杰,湖北天门人。19岁赴北京,与谭嗣同交好。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义,胡任参谋,事败后被捕入狱。获释后曾投保定徐锦帆军。1904年谋炸铁良,事泄被捕。1910年,集资在汉口歆生路创办“大成汉记印刷公司”,1911年武昌起义后创办《大汉报》,影响广泛,后因得罪段芝贵而被逮下狱,出狱后再办《天声报》。1926年在汉口病逝。
陈去病(1874—1933)
原名庆林,字佩忍,号垂虹亭长。江苏吴江同里人。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创办多份革命报纸,组织多个革命团体,在辛亥革命和后来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1933年病逝。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鼓吹革命的报纸雨后春笋般冒出,为革命摇旗呐喊、出谋划策,甚至制造“善意的谣言”,在引领舆论、鼓舞士气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就有两份《大汉报》。
这两份报纸,一份诞生在首义之地,一份诞生在苏州。其创办人,一位是革命党文人胡石庵,一位是南社领袖、诗人陈去病。
武汉《大汉报》:为首义正名
胡石庵创办《大汉报》的机缘是两位英国人的问话。
1911年10月12日午后,首义两日后的武昌街头,起义士兵正“袖缠白巾,威风抖擞,四处搜杀满人”。32岁的胡石庵在汉口街头,碰上两个相熟的英国人,问他武昌之变的性质是什么,并称湖广总督瑞澂已照会称这次兵变是土匪作乱,不日就可平息。胡石庵立即回答:“此谰语也。武昌此次实系革命军起义,决无二义。”
英国人又问,“既若此,胡三日来皆闭城自固,绝无文明之公布?”胡石庵灵机一动,回答:“君误矣。武昌日来尚有满人抵抗,战争未熄,故无暇及他。今日全城已告光复,转瞬即将有正式之公告宣布中外。一二日内完全之机关报亦将出现。公等但拭目待之可也。”
这一日稍晚,都督黎元洪发布了革命成功公告。但在对话时,胡石庵却不熟悉情况。胡虽是同盟会老资格的革命党人,曾两次参与起义谋事而被捕,他获悉革命成功的消息,还是10日午后。
胡石庵出身书香门第,1910年卖掉全部家产,在汉口歆生路(现江汉路)开设了一家印刷厂,刊行革命书籍。胡石庵不满“革命排满”的滥杀行动,投书鄂军政府称革命“宗旨在光复,不在报复”。他还担心暴力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和军事干涉。此时,办一份报纸,安定民心,传递信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