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阿炳:中国音乐史上的“唯一”--国家史册
阿炳生前的照片
中国“乐神”的化身、我国非物质文化传承第一人、民族音乐的奇才……谁能获得如此的溢美之词?他就是来自无锡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昨天,阿炳艺术论坛在纪念其诞辰115周年活动期间举行。当今中国民族音乐界众多权威,不吝华美之词,虔诚地膜拜一位100多年前薄衫褴褛,郁郁不得志、身背二胡穿梭于街巷的民间盲艺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无锡民间音乐家留给后人的何止这些,他曲折留存的六支名曲、他饱受欺凌的人生境遇、与他身后达到的难以企及的艺术成就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唯一的“阿炳”。
阿炳应以一种文化的视角解读
乔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百家讲坛《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一篇主讲人,对阿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情,“当看到无锡的政府和人民向阿炳塑像进献花篮时,我太感动了。”他呼吁,对民间音乐传人的保护和认识,应提到更高的位置,“特别像阿炳这样的艺术家,不能仅仅拘泥于对他艺术成就的研究,它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家和文化现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阿炳学。”
乔建中认为,阿炳音乐的成功,有他个人成长经历的特殊性、有当时客观的社会环境、也有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特点,所以围绕着阿炳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代表作的创造者,研究应该是立体的、系统的,包括美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掘由其音乐作品传递的深刻内涵。
阿炳是源自草根的艺术家,他的传播途径是街头巷尾的谈唱,比较当下的网络歌手自由的传播模式,乔建中认为,这些有利条件是阿炳当年无法拥有的,但要再出现一个阿炳,却很难。“艺术要不得一点浮躁,阿炳艺术成就的萃成,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入民间的体会体察,更有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所以研究阿炳“苦难”的成功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对现在的艺术人是一种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