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徐桑楚:一生所凭借的两大杀手锏--中国年鉴
徐桑楚
徐桑楚(1916—2011),电影人,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厂长。
1983年,军旅作家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在文坛引起轰动。各大制片厂纷纷派编辑去济南军区,想拿到电影改编权。有家大厂开出的条件十分优厚,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编辑打电话回去告急。时任厂长徐桑楚立即回复:“你同作者讲,如果他愿意把改编权给我们,我就请谢晋来拍。”最终上影取得改编权,《高山下的花环》成了谢晋的又一部力作,创下1.5亿人次的上座纪录。
剧本与人才,是徐桑楚治理上影乃至致力电影事业一生所凭借的两大杀手锏。以此思路,上世纪60到80年代他任制片人的影片,包括了《林则徐》、《李双双》、《红楼梦》、《从奴隶到将军》、《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喜盈门》、《牧马人》等200多部。
徐桑楚是浙江鄞县(现宁波市鄞州区)人,1949年开始从事电影事业。担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是在百废待兴的1978年。经历十年浩劫,摄影棚年久失修,照明车间的灯一通电就被烧掉,服装车间里数以千计的戏服也都发了霉。徐桑楚接手后,细细算了一笔账:家底虽败了,但上影还保存了一大笔财富,那就是人。
“文革”后,“海燕”与“天马”两厂合并时,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等基本创作人员和技工尚有500多人。那些老技工不但手艺好,心也细,给一张图纸,马上能估算出多少工料、多少成本,精打细算,为制片人省钱。厂里的高级文艺骨干共有108位,号称“一百单八将”。徐桑楚说,这就是我们上影翻身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