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梁宗岱:言师采药去 留得清凛在人间--国家史册
梁宗岱与沉樱在日本。
核心提示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史上迎来又一个薪传隆盛、“云兴雷奋”的时代。在鲁迅、胡适之后,第二代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知识分子当中,梁宗岱虽不是声名最盛的一位,却无疑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奇才:16岁即在新诗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南国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人像他那样与瓦雷里、罗曼·罗兰、纪德等世界文学大师直接沟通;游欧七年,精通英法德意等多门外语,却与陈寅恪一样不修学位;两次“婚变”都酿成风波,沦为闲人谈资;正值壮年却突然投笔行医、隐居乡野之举,更是令人不解。
观其成就,法译《陶潜诗选》被瓦雷里称为“不可多得的杰作”,中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余光中誉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最佳翻译”;他翻译的歌德《浮士德》虽然只有半部面世,却被海外学者评为是目前《浮士德》译本中最优秀之一。柳鸣九更称赞梁宗岱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丰碑”。他写于1930-40年代的《诗与真》、《诗与真二集》、《论直觉与表现》等论文,不仅代表着当时诗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开启比较文学之新篇,至今仍是研究中国新诗演变历程时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
然而,梁宗岱的最大魅力却源于他的“诗人气质”。他的一生被后世学者概括为“诗意人生、戏剧人生、传奇人生”,乃至“充满侠义色彩、无拘无束的江湖人生”。拜伦的风流多情、歌德的浪漫昂扬、陶渊明的静穆旷洁、屈原的清高耿直、李白的疏狂狷介,在他的血液里浑融、涌动;这个一生以“修持一个真诚高贵的人格”为信念的诗人,连同他天真执拗的个性,在他的弟子眼里,“足以代表一个消逝的美丽的中国”(柏桦语),在奇诡乖谬的世纪烟云里,于寒流与春潮的交迭之间,却最终留下一曲令人叹惋的“天鹅绝唱”。
言师采药去,只在白云间。清凛留后世,空山笛声远。
士风关乎国运,岂独宗岱一人哉?
1.游欧七年却不拿任何文凭
“一天早晨他来到我家,年纪轻轻,风度翩翩,操一口很清晰的法语……满腔热忱地跟我谈诗。”
这是1930年法译《陶潜诗选》在巴黎出版时,法国象征派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保罗·瓦雷里(旧译梵乐希)在此书序言开头写下的一段话。这是陶渊明的作品第一次被译介到西方国家。同年,瓦雷里的名作《水仙辞》中译版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这两本书的翻译者便是瓦雷里笔下那个一谈到诗歌就迸发出“罕见的火花”的年轻人——梁宗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