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刘洪:追逐日月星辰的“善算”者--国家史册
刘洪
篆体的“易”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是为“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参天究地的《易经》里,古人也视日月为宇宙间的两大现象,分别用“离”与“坎”两大卦象来表示。可见,日月在中国人的人世与风景里,从来就是不可忽略的两大天体。
经过世世代代的观察,一直到东汉末,才有人把握了与现代精度极为相近的日月运行规律,将中国古代天文思想推上了一座新的高峰,这个人就是东汉数学家、天文学家刘洪。
密于用算,注九章算术
刘洪,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人,东汉末年永建四年(公元129)生,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卒,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侄子鲁王刘兴的后代。
身为皇族贵胄,刘洪自幼接受了良好教育,尤其在算数、天文历法方面,表现出极高天赋与浓厚兴趣。据三国时期魏国的徐岳《数术记遗》载:洪“博学多闻,偏于数学”;《续汉书·律历志中》云:“洪善算,当世无偶。”
公元158年,不满30岁的刘洪已在历算方面暂露头角,春风得意,以校尉应太史征,拜郎中。在此后的十年里,刘洪积极参加天文测算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元173年,参与测定二十四节气时所在宿度、晷漏长度和昏旦中星度等。
公元174年,刘洪丁父忧,去官三年。在这三年里,刘洪没有无所事事,而是仍然醉心于数学、天文。在守父丧期间,刘洪完成了对经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注释,撰成《九章算术注》。并因“善算,当世无偶”,而被朝廷任命为上计掾。“上计”是秦汉时计算财政收入的工作,相当于今日的统计、审计,要进行比较系统、复杂数字运算。凡入京执行上计的具体工作人员,就称为“上计吏”或“上计掾”。刘洪能任此职,当然是由于他杰出的数学才能。
刘洪在计算天文历法时,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积算(即筹算),即以刻有数字的竹筹记数、运算。积算不仅能够摆复杂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亦能满足天文历法的需要。然其缺点是:布筹面积大,运筹速度慢,遇到需要对实数计算时很不方便。
在广泛搜集了远古时代、结绳时期、书契记数等劳动人民创造的记数、计算资料等基础上,刘洪对其加以综合、加工、改进和提高,将积算改为“珠算”,把三重张位改为一重张位,成功地发明了“正负数珠算”。珠算全面继承了筹算的特点,并克服了筹算的许多弱点。这样,人们在进行天文历法计算时,既可用筹摆成公式,在解题时碰到对实数计算时,就用算盘计算,使筹算与算盘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徐岳在《数术记遗》一书中说:“余因受业,颇染所由……隶首注术,乃有多种……其一珠算。”
晚年,刘洪收徒授业,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东汉末、三国时的历算学家徐岳都曾跟其学习。他不但传授《乾象历》等天文历法知识,还传授了“珠算”等数字知识,从而使“珠算”得以广泛传播,流传后世。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还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他的老师刘洪。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与周总理说过:“中国计算机方面应该比谁都先进。中国的算盘是最古老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