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和苏联的较劲谈判--国家年鉴
毛泽东和斯大林[SiDaLin]赫鲁晓夫在会谈中
清晨,我们[WoMen]在布尔加宁陪同下飞返莫斯科,午后3时许抵达莫斯科。我们[WoMen]回到住地奥斯特罗夫斯卡娅街8号公寓,周总理[ZongLi]坐下喝茶水,我到康一民的房间去看看国内有什么新的指示。康一民正在抄报,一见我进去就说:刚刚收到毛主席的电报,你们[NiMen]看看。他大致地讲了讲来电主张出兵的内容。我大吃一惊。拿起电文一看,电文的第一句是:你们[NiMen]走后,我们[WoMen]继续开会,政治局同志多数人主张出兵。
我急忙转身回到周总理[ZongLi]休息的房间,向他报告。周总理[ZongLi]不相信,认为我看错了。我又回到康一民那里将电文的第一页拿给他看。当时,他坐在沙发上。看后,他一言未发,双手抱着头,陷入深深的沉思。因为在几个钟头之前,他所谈的话与这个电文中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他刚刚讲过中国不能出兵援朝,并以极有说服力的话,向斯大林[SiDaLin]证明了这点,而且也作出决定,立即采取不出兵的准备和安排。但现在,国内来电又说大家(中央政治局的绝大多数)主张出兵抗美援朝。电文分析了形势,制定了兵力部署、调动以及进入战斗的作战计划与具体的战术。而今又得向苏方重新交涉,校正数小时以前谈过的一切话,而且必须谈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动和进入战斗后的军火供应、接济办法等相应的计划,并立即采取具体步骤,以便志愿军很快能得到必要的供应,保证军事行动的顺利展开。后来我才知道:周总理[ZongLi]离京之后,毛主席做了政治局委员们的工作,他说:我们[WoMen]不能见死不救。政治局的同志见主席下了决心,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10月8日,毛主席致电彭德怀及东北军区和东北边防军负责人高岗、贺晋年、邓华、洪学智、解方:“为了援助朝鲜[ChaoXian]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
因为总理[ZongLi]正在旅途中,对这一切无从知晓。现在,我们[WoMen]接到中央新的决定的电文,我督促将电文一页一页地随译随送给他看。周总理[ZongLi]研究了来电后,立即要我译成俄文,首先送给莫洛托夫,要求他立即转告斯大林[SiDaLin],并约定时间,举行新的会谈。今天与昨日的情况就迥然不同了,因当时住在莫斯科的政治局委员只有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二人,而且布尔加宁正在忙斯大林[SiDaLin]交办的那些事情。晚上,周总理[ZongLi]同莫洛托夫会面,首先提到来电的内容,希望把来电转告斯大林[SiDaLin],并询问他的意见。莫洛托夫说,信(即电文)已转去了,尚未见到回话。不过昨天斯大林[SiDaLin]同志已谈到中国出兵,军火供应没有问题[WenTi]。虽双方未最后谈定,但我大概了解一些情况和你们[NiMen]的希望。莫洛托夫一再表示他不能做主,这一切都必须由斯大林[SiDaLin]定。但是总理[ZongLi]绝口不提再同斯大林[SiDaLin]会谈的要求。莫洛托夫将信将疑地探询恩来同志,如果中国方面的考虑是确定的,那么,我们[WoMen]的事情应该如何谈起?
恩来同志把前一天同斯大林[SiDaLin]谈的需要援助的项目与规模又重新提了一遍。当提到坦克和火炮的具体数字时,莫洛托夫说,他记得数目题,特别是关于集中地点、接收、转运、保管和转交手续等一系列办法,特别研究了防空与存放地点和转交等项原则问题[WenTi]。苏方指定的接收终点站是:奥特堡尔,中国车辆到此站接运。验收、接管等具体手续和办法,由双方交接人员进一步磋商、确定。14日,总理[ZongLi]得到斯大林[SiDaLin]的复电后,致电斯大林[SiDaLin]说:“根据毛13日给我来电”,苏联志愿空军在出动十六个团的喷气式飞机之后,可否继续出动轰炸机至朝鲜[ChaoXian]配合中国军队作战?”志愿军“进入朝鲜[ChaoXian]作战,当其与朝鲜[ChaoXian]人民军配合作战时,在双方指挥关系上应如何解决?”并附上中国政府第一批开出的各种炮类及其附属器材的订货单。我们[WoMen]在莫斯科逗留两三日,将军火一事办妥即飞回北京。值得指出的是:因为形势紧迫,我们[WoMen]和苏联谈判时,只谈到军火的数目,而没有谈军火的价格。我们[WoMen]接受苏方的军火,是作为他们对抗美援朝的物资供应的贡献而接收的。这件事情一开始,周总理[ZongLi]在同我私下谈话时就明确说明了他的这个打算;同时还谈到,为了合理节约使用,避免浪费,对上述这个考虑不可传扬出去。我说,根据我对苏联的了解,他们办具体事情的人不会同意我们[WoMen]不付钱的想法。因而在回国的飞机上总理[ZongLi]再次提及:准备在下次会见斯大林[SiDaLin]时,正式提出这个问题[WenTi],争取我们[WoMen]回国后,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从此,这天成为抗美援朝的纪念日。苏联遵守约定,于11月将第一批军火交给中国。在中朝军民的奋力反击下,战局迅速得到扭转。在第二次战役中,12月4日,收复了朝鲜[ChaoXian]首都平壤,很快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失地。
彭德怀率领志愿军赴朝参战时,因为朝鲜[ChaoXian]已有苏联顾问在那里工作,所以毛岸英也随彭赴朝任翻译。这时期的工作比较顺利,似乎没有发生过多少误会。但是,11月25日在敌机轰炸中,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后来由于翻译不得力,常常引起双方的误会和争吵,而且前方多次要求派得力干部帮助翻译工作,于是决定从外交系统把徐介藩调到援朝前线志愿军司令部任办公室主任兼翻译,才解决了这一难题。彭总对我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他对徐介藩的工作是满意的,各方面由于翻译的误差而出现意见分歧、发生争执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是,苏联军事人员时常同彭总发生意见分歧或争吵,因为他们既不能理解,也看不惯我们[WoMen]的作战方针、行动计划等。彭总是伟大的军事家,有自己的战斗经验、作战方针、战略战术。彭总是原则性很强的人,在原则问题[WenTi]上绝不会让步。就其军事才能来讲,这些苏联顾问因陷于西方军事教条主义的束缚而不能自拔,只能望其项背,可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反而不断地将争吵的情况向斯大林[SiDaLin]汇报,虽然也指不出彭总本人的错误和缺点。在他们汇报的问题[WenTi]中,有两桩事应当指出:一是,自赤塔到中苏边界线,积压了不少军火和其他军用物资,因中方接运、转运太慢,既堆满了仓库、货栈,又影响了前方供应。二是,中国的援朝部队进入朝鲜[ChaoXian],是为了改装自己。部队来后先改换自身的装备,然后送上前线,打一个时期的仗,就撤回国去,又调一批新的部队到朝鲜[ChaoXian]来。如此轮番进行,以便拿到新式武器改装自己。斯大林[SiDaLin]听了后,只对第一个问题[WenTi]表了态,要求中方迅速大力转运,保证前方供应,而且来电催我们[WoMen]加力速运。而对第二个问题[WenTi]不仅没有表示不满和提出反对意见,相反,他认为这样做很明智,很有远见,这既可以立即在实战中加以实施、考验、发现问题[WenTi]及时改正、充实。这是用较快的方法,以较大的规模,迅速改装部队的一条捷径;或许中国军队的相当部分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完成自己的改装任务。
斯大林[SiDaLin]对这个问题[WenTi]当时所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中央之所以决定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是因为在第四次战役打响后,已看出必须消灭大部敌人[DiRen]的有生力量。“敌人[DiRen]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ChaoXian]的,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DiRen],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ChaoXian]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做两年的准备。”毛主席于1951年3月1日致电斯大林[SiDaLin]这样讲,主席又指出:为粉碎敌人[DiRen]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DiRen]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中国志愿军已决定编组三番轮流的部队。”这样可以保证部队得到休整、补充,并可预防敌人[DiRen]再次登陆切断我主力的补给线。苏联在朝的顾问们,则看不到朝鲜[ChaoXian]半岛三面环海的地形特点,一味地要求志愿军南攻。在敌人[DiRen]的有生力量没有被大量消灭前,我又无空军掩护,过早逼敌南退不但不利于我分割歼敌,反而会因为补给线过长,补充不上,给敌人[DiRen]造成再次登陆的机会,我就有被拦腰截断或消灭之虞。这些顾问们脱离实际情况,并不懂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