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何成不了中国的“华盛顿”?--中国年鉴网(2)
自戊戌变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师徒就与袁世凯[YuanShiKai]一直有过节。在此之后,康、梁只要一有机会,便对袁世凯[YuanShiKai]大肆攻击。辛亥革命爆发后,康、梁同样没有放弃对袁世凯[YuanShiKai]的指责。南北议和时,康有为发表声明,认为袁世凯[YuanShiKai]是为“窥窃神器”取代清廷,打算联络满蒙亲贵,推倒袁世凯[YuanShiKai]内阁,控制中央政权。袁世凯[YuanShiKai]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康有为仍旧对袁世凯[YuanShiKai]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进行抨击,说袁世凯[YuanShiKai]对英、俄窥视蒙、藏交涉不力,是最终使国家遭瓜分的“让地政府”,说善后大借款是“卖身为奴”等等。对于康梁的不断指责,袁世凯[YuanShiKai]一直没有进行正面回应,而是孜孜不倦地进行笼络。袁世凯[YuanShiKai]先是劝说梁启超回国,组织进步党参加“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从日本回国后,袁世凯[YuanShiKai]立即给梁启超每月三千大洋补贴家用。梁启超要组织进步党,袁世凯[YuanShiKai]一出手,就给了梁启超四十万。康有为母亲去世后,袁世凯[YuanShiKai]抓住康有为不得不回国奔丧的机会,致电康有为示好,在电文中,袁世凯[YuanShiKai]对于康有为进行了高度评价,邀请他回国主持孔教,充当精神领袖。此外,袁世凯[YuanShiKai]还布置广东当局龙济光等,对康氏优礼有加,邀请康有为北上议政。对于袁世凯[YuanShiKai]的盛情,康有为抹不下面子,当即复电表示谢意,但以母丧家难,婉拒袁的北上邀请。
袁世凯[YuanShiKai]并没有顾及到面子问题,收到康有为复电的当天,又亲拟电稿,发去了第二次邀康北上电报。袁世凯[YuanShiKai]从戊戌分别开始叙旧,苦口婆心地谈到当前的形势,认为“百废待兴,方思与天下之才共天下之事”,正是需要栋梁之才的时候,力邀康有为北上“论道匡时”。袁世凯[YuanShiKai]一片苦心,让康有为有点心动,康有为当即复电,对袁之“搜岩访献,求治之盛心”万分感激,不过又一次拒绝了袁世凯[YuanShiKai]的邀请,申明自己确实是有困难,不能北上。
八天之后,袁世凯[YuanShiKai]第三次发出邀请电,再一次对康有为进行高度评价,恳请他出山“共赞”时局。康有为再次回电,表示感谢,诉说了自己不能应邀的理由,同时献上了“亲拜文庙,或就祈年殿尊圣祀天”、“令学校读经”的经国之策。袁世凯[YuanShiKai]三次致电康有为,宛如一个[YiGe]民国初年的“三顾茅庐”版。应该说,作为颇有资历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YuanShiKai]如此降低姿态,也算一件不容易的事。康有为虽没有接受袁世凯[YuanShiKai]的邀请,但他将政治[ZhengZhi]主张和盘托出,那就是,尊孔读经,救世拯民,将孔夫子的学说提高到宗教的地位。康有为的主张,对于朝代变更时期的人心安抚有一定好处,但这样的主张,对于社会[SheHui]大变革时期的中国而言,并不算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是无可奈何地回头看罢了。康有为对于现代社会[SheHui]的政治[ZhengZhi]格局,还是没有深入的理解。袁世凯[YuanShiKai]心里也明白这一点,但对于这样的老人,袁世凯[YuanShiKai]要稳定局面,就必须尽力怀柔,最大限度地争取他们在道义上的支持。实事求是而言,无论是从文化、主张、性格以及行事风格来看,袁世凯[YuanShiKai]与康有为是不相融的,这也决定了稍有风吹草动,两人之间必定会呈现裂痕,果然,袁、康的蜜月,亦仅仅短短的两年而已。不过在此之后,两人却同样以试图恢复帝制“殊途同归”,想一想,这真是一件令人费解,也同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安抚康梁的同时,袁世凯[YuanShiKai]还努力对其他方面的代表人物进行安抚,消除人们对新成立的中华民国的阻力。对当时最着名的“反骨”章太炎,袁世凯[YuanShiKai]一直优礼有加。有一段时间,章太炎也被袁世凯[YuanShiKai]的行为感动了,性情的他,到处说袁世凯[YuanShiKai]的好话。有一次,章太炎酒后失态,在袁府上大吵大闹,袁世凯[YuanShiKai]也好言相劝。对于一些能力较强、身体较好的大臣,袁世凯[YuanShiKai]授予他们参政的名义,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他们当中有赵尔巽、李经羲、樊增祥、冯煦,瞿鸿禨、增韫、李盛铎、唐景崇、荫昌、联芳、宝熙、萨镇冰、于式枚、周学熙、李国杰等等。在袁世凯[YuanShiKai]看来,这些原清廷的要臣,对社会[SheHui]都是有相当影响力的,必须得足够尊重才行。对于那些明显不适合民国政体的,袁世凯[YuanShiKai]也一一安抚,比如说清朝的遗老遗少们载沣、那桐、世续,封疆同僚周馥、锡良等,也尊以“旧侣”(老朋友之意)称号,让他们享受充分的待遇。对已经出任民国高官的前清内阁大臣、边疆大吏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等,袁世凯[YuanShiKai]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用人不疑。袁世凯[YuanShiKai]还努力跟岑春煊这个老对头重修归好……政治[ZhengZhi]从来都是妥协的产物,袁世凯[YuanShiKai]所沿用的方式,明显地是旧时改朝换代的习惯,不过对于袁世凯[YuanShiKai]来说,能做到这一点也相当不容易了。毕竟,以当时形势下各种势力的互相抗衡和抵犄,袁世凯[YuanShiKai]为了争得稳定的政治[ZhengZhi]和社会[SheHui]局面,也只能这样了。
袁世凯[YuanShiKai]的怀柔、妥协以及宽容,决定了袁世凯[YuanShiKai]的共和制,在最大程度上团结了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人,也决定了袁世凯[YuanShiKai]所领导的中华民国决不是一种现代的政治[ZhengZhi]制度,只是新与旧妥协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YiGe]“四不像”。这样的中华民国,更像是前朝政权的某种后续,而不是开天辟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