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财经 >
“豌豆”们的幸福生活--中国年鉴
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创业团队[TuanDui],几乎都有着名牌大学的教育背景和知名IT、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经验,他们是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孵化的第一批“蛋”里第一个破壳而出的小鸟,并在今年年初率先展翅,开始独自飞翔。
不甘平庸的工程师
冯锋没想过自己会离开成都。不光因为喜欢这个城市,还因为他已经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有待遇优厚的外企工作,也已经在当地娶妻安家……但是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创办他的“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并广发英雄帖时,冯锋毫不犹豫投了简历。一度他以为这次“冲动”会淹没在成千上万封简历之中,好在一个多月后,事情又有了戏剧性的转折。
10月22日下午,正在上班的冯锋无意间看到一条马上就要“过期”的新闻:李开复10月22日将来成都为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招募程序高手。他马上请了假,飞奔出去。当他赶到电子科技大学会场,李开复演讲结束已经离开。通过一个在电子科大当老师的同学,冯锋找到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的招聘房间,见到还在那里批改试卷的考官。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和沟通,冯锋拿到考官递过来的一张试卷。屋里已经塞满了人,他在外面蹲在地上做完了试卷,并赢得一次面试机会。考官要赶晚上9点的飞机,这次面试在路上进行。冯锋开着自己的车行驶在上下班高峰期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接受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考官的“考问”,时不时因为专心思考要回答的问题而偏离航道,一次次被GPS导航仪和面试官给拉回到现实中。
后来又经过两轮电话面试,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终于戏剧性地向冯锋敞开了大门。他辞掉诺基亚西门子软件工程师的职位,举家迁来北京,成为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的第16位“工友”。租房、挤地铁的“北漂”生活不比昔日的安逸,但他很享受和一群聪明而有激情的伙伴一起创业的体验。
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开张的前三个月主要是招兵买马,进入12月份,在没有合适的外部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先采取了自己内部孵化项目的方式。豌豆[WanDou]荚手机精灵是最早启动的两个项目之一,包括冯锋在内的几位早期进入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的工程师正是最早参与种“豌豆[WanDou]荚”的人。
来自深圳的郑焕德不仅是马化腾的同乡和校友,毕业后也进入腾讯做了两年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丁吉昌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0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但他从2007年就开始攒经验,先后在趋势科技和微软研究院待过。他们都在2009年底加入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成为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的一员。
谈及背后的动因,这些工程师的理由并不意外的相似。冯锋不想仅仅做大公司里的一块砖,永远做别人定义好的事情。“就软件工程师这一职业而言,那种环境里太容易沦为一个平庸的‘码农’。”他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目前的创业团队[TuanDui]里,工程师有很强的参与度,可以和产品设计师一起主导豌豆[WanDou]荚这个产品的发展。”
丁吉昌回顾在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里的日子,“每天都在大量Coding(写代码)、思考和讨论中度过,有什么想法,也能很快就体现在产品中”,“不但会吸收很多新的知识、思想,更深深的体会到自己对公司的影响力”。
郑焕德以前做过客户端开发,虽然所参与的软件每天有几千万用户[YongHu]登录和几百万人同时在线,“但那些都不是我的,我只是敲着我的代码,领了薪水,准时下班去泡自己的梦”。现在他还是程序员,但“一切新鲜的事都在尝试着”,“用户[YongHu]少了,但感觉这一切是属于自己的”。他甚至被这种感觉感动地哭过。
倾听内心的声音
豌豆[WanDou]荚项目启动没多久,王俊煜也开始出没于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当时他还是Google的一名用户[YongHu]体验设计师,因为豌豆[WanDou]荚项目缺产品设计师,而被他的好友、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的分析师张亮找过来帮忙。他正式加入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是在2010年的4月,如今是已经剥离孵化平台成为独立公司的豌豆[WanDou]实验室联合创始人,也称“首席豌豆[WanDou]”。
2003年夏,王俊煜顶着广东省高考状元的光环进入北大元培实验班,一年后,他选择物理学这样一个注重培养思维而不与具体职业挂钩的专业。按照常规路径,王俊煜会在毕业后去美国念PhD,但他却在大四的时候“误打误撞”进了互联网。
作为Google的忠实粉丝,王俊煜在未名BBS开了Google版。有天他在版上看到一条Google招聘实习生的信息,其中有个叫用户[YongHu]体验设计师的职位,他觉得其中的职业描述跟自己业余喜欢做的事情有点像,就投了份简历过去。或许因为专业背景的原因,在第一轮“海选”中,王俊煜被直接淘汰掉了,但是他后来的直接上司、Google用户[YongHu]体验部负责人二轮筛选时,又把他的简历给捡了回来,并发给他一个面试通知。王俊煜做了一个专门的网页,把自己以前做的网站设计都放上去,带着这样的“作品集”参加面试,拿到了实习职位。
王俊煜在Google的职位在全球只有13个人,每人各有专长。对于王俊煜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用户[YongHu]体验+前端程序+产品设计的角色,一方面是直接参与具体的项目,做产品设计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担负把项目中的设计和工程部分相连接的职责,“跟做工程(简单地说就是写产品代码)的人讲用户[YongHu]体验,跟做用户[YongHu]体验的人讲工程”。
回顾在Google时所做的工作,最让他兴奋其实是两个比较小的项目: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雪灾时的快速响应。在大地震的第三天,他们就上线了一个可供网友编辑的包括救灾物资地图在内的聚合页面。这种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想法到推向市场的速度非常快,更像创业者参与的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王俊煜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创业型公司。
2009年,王俊煜开始在业余时间与两位媒体人张亮、黄继新以及设计师飞猪一起做一个设计品牌DA CODE,成为日渐熟络的小团体。10月份的一天,他跟张亮一起坐地铁回家,路上闲聊问起张亮刚刚加盟的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第一次听到了当时还在酝酿的点心、豌豆[WanDou]荚项目,觉得挺有意思。等张亮跟他提到豌豆[WanDou]荚需要产品设计师,他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机会,之后又经过与李开复和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汪华的三次当面交谈,最终把这件事敲定。
对于可能的风险,他的考虑是:“大不了丢了一两年的高薪,又不是什么难捡回来的东西。除此以外,最大的风险是时间,但这个对年轻人来说也不是什么风险。”
“活少钱多”
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在最初的几个月,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只有清一色的男豌豆[WanDou],直到现在,点缀其间的“红花”也只有两朵:崔瑾和黄超。二人都是在豌豆[WanDou]荚产品初步成形、即将推向市场时加入。
崔瑾最初是以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市场总监的身份,为平台上孵化的创业团队[TuanDui]提供商务和渠道扩展方面的帮助,没多久自己也被“拉下水”,真刀真枪练了起来。这位前Google公关经理如今的角色是豌豆[WanDou]实验室的运营及商务总监,人称“豌豆[WanDou]大管家”,又曰“崔阿姨”。黄超则是王俊煜从奥美公关“挖”过来的大眼睛美女,配合崔瑾做市场推广和商务拓展,同时也是豌豆[WanDou]实验室的新闻发言人,人称“豌豆[WanDou]黄”。
在PR行当里,黄超多少算个“另类”。虽然是专业学公关出身,但她自称是个科学青年,“让我编点程也是可以的”。在奥美工作的3年,她的主要客户也是IBM这样的IT公司。她对街旁、果壳等近些年出现的新兴互联网创业团队[TuanDui]有天然的亲近,很早就成为这些创业团队[TuanDui]的朋友,会在业余组织创业团队[TuanDui]沙龙,以及帮他们撰写文章。
在黄超的身边,不乏在奥美这样的大公关公司工作几年然后跳到一个大公司(甲方)去过“清闲”日子的同行,这是很多公关从业人员、甚至媒体人员倾向选择的发展路径。崔瑾之前在Google的职位正是这种衡量标准下的“美差”,但如黄超所言,“‘钱多活少’并不一定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做正确的事,做好产品
从战略上讲,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有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社交游戏四大投资领域。早期的豌豆[WanDou]荚项目是着眼于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在平台选择上基于Android。虽然2009年底Android在国内的用户[YongHu]才不过100万,但参与早期“头脑风暴”的冯峰解释说,Android是开放的平台,iPhone是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Symbian又已经停滞不前,“我们肯定选择一个更新的也是有希望的市场”。
豌豆[WanDou]荚项目的初衷是在Android平台上打造一个类似iTunes的简单好用的客户端软件。2009年底王俊煜参与豌豆[WanDou]荚项目时,他的主要任务是要对这个产品予以更明确的定位。早期的Android用户[YongHu]是对新技术比较敏感又有探索精神的人,如果问这些用户[YongHu]的需求,很可能就是要好用的刷机工具等一些比较“极客”的想法。“我们希望做的是一个大众的产品。如果明天Android有1亿用户[YongHu]的话,这些用户[YongHu]都能用得上,而不是服务早期非常喜欢去折腾手机的那批用户[YongHu]。我们是为了让用户[YongHu]不折腾。”
豌豆[WanDou]荚从idea变成一个产品雏形,团队[TuanDui]花了3个月时间,回头看,王俊煜认为这个时间还可以更短。他觉得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砍自己的idea”。为了让产品显得更有商业前景,创业者容易把产品框架搭得过于庞大,这样会让实现的时间变得很长,而外部环境变化却是很快的。诸如“要不要跨平台,是不是自己做个应用市场,以及通讯录做得好要不要做社交,备份功能强大做不做云服务”这些看起来比较诱人的点子,最终都被砍掉了,“因为这些不是目前的核心诉求”。“简单好用”,如今已经成为豌豆[WanDou]荚的第一产品原则。
2010年4月10日豌豆[WanDou]荚推出了第一个小规模公测版(0.6版本),露出个小头。黄超记得李开复当时对他们讲,“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当时)一共有70位员工,等有71个人安装,我们就知道真的有用户[YongHu]了。”发布当天,丁吉昌一直在数据后台盯着豌豆[WanDou]荚用户[YongHu]的增长情况,产品发布4个小时内已经有72位用户[YongHu],当天晚上12点前达到100个用户[YongHu]……接着是马不停蹄的三次版本升级。8月7日,豌豆[WanDou]荚1.0版本正式上线,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上也做了介绍,豌豆[WanDou]荚成为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第一个曝光的项目。黄超说,豌豆[WanDou]荚之所以比其他项目跑得快,是因为豌豆[WanDou]实验室1985年出生属牛的最多,一股蛮劲往前冲,第一个冲到了用户[YongHu]面前。
每隔一两周,豌豆[WanDou]荚都会升级一个版本,一直到如今的1.8,每次都会解决一些用户[YongHu]反馈的bug,或者根据用户[YongHu]需求增加一些新的功能。黄超说,豌豆[WanDou]荚对用户[YongHu]体验和反馈的重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自己每天都会爬上微博搜索跟豌豆[WanDou]荚关键词相关的用户[YongHu]反馈,包括写错字的“豌豆[WanDou]夹”、“碗豆荚”等也都要搜一遍。“豌豆[WanDou]荚的用户[YongHu]反馈系统里有一个点子库,用户[YongHu]可以填写自己需要的新功能并参与投票,投票多的需求,我们会优先在下个版本里开发。”黄超讲到,豌豆[WanDou]荚在1.2版本增加的无线连接和1.6版本发布的图片管理,就是用户[YongHu]投票投出来的。对于用户[YongHu]反馈,不管是改bug、增加新功能,还是纯粹的问题求解,豌豆[WanDou]荚都要求自己在两天内做出反馈,起码做到记录在案。
快速推向市场和快速迭代的方式,也让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可以及时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产品方向。豌豆[WanDou]荚最早的定位偏向于传统的手机PC套件,重点在帮Android用户[YongHu]管理联系人和短信。在产品的第一稿设计中,王俊煜花了很多时间想把豌豆[WanDou]荚的通讯录管理做出亮点来,诸如用户[YongHu]如果有2000个联系人,怎么样能更简单方便的进行管理。产品发布后他们发现用户[YongHu]的兴奋点并不在此,而在内容消费,豌豆[WanDou]荚便将重点转移到帮助用户[YongHu]方便快捷地下载应用和获取视频、音乐等内容,为此打造的一键下载主流视频网站视频,很快成为吸引用户[YongHu]的一大特色功能。
2010年8月豌豆[WanDou]荚正式发布后,黄超研究了市面上客户端软件的推广方式,发现有不少其实是变相花钱买用户[YongHu],比如用强绑和网址导航之类。试验之后,他们发现这些方式获得的用户[YongHu],来的快,流失的也快。于是给豌豆[WanDou]荚定下了“成熟市场做口碑,空白市场做教育”的推广策略。豌豆[WanDou]荚会主动与安智市场、激动网等第三方内容提供商谈合作,为豌豆[WanDou]荚提供应用、影音书等互联网内容,“让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帮助豌豆[WanDou]荚获得电脑上的用户[YongHu],豌豆[WanDou]荚则帮助他们进驻用户[YongHu]的手机”。而对于手机厂商,却不会上赶着争取,不倒贴钱换合作,也不为求合作而让主线产品人员分散精力做定制,把自己变成外包公司。他们理想的健康生长方式是花大部分精力把产品做到最好,具备给品牌手机增值的价值,吸引他们来主动做预置,如此良性循环。主要依靠自身的原生增长,豌豆[WanDou]荚的用户[YongHu]数很快就突破了100万。黄超透露目前已经有手机品牌厂商和方案商主动找上门,联想乐Phone也已经在其新款手机上搭载豌豆[WanDou]荚手机精灵。
黄超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的理念,“做正确的事情,钱只是正确事情的结果;做好的产品,用户[YongHu]量只是这个好产品的结果。”
“永远不会规定几点钟必须上班”
整体而言,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的目标是为有心、有力于创业但相对缺乏资金、经验的人提供一个参与或主导创业的机会。它是保姆,也是教练,还是投资人,将来还会是股东。
对于在这个孵化平台上成长的企业,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首先会在人才招聘、法务、财务、产品架构、市场推广等很多具体实务方面为创业团队[TuanDui]提供帮助。因为是内部孵化项目,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本身就是在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平台上组建起来的。王俊煜被张亮拉过去填补豌豆[WanDou]荚产品设计师职位的缺,但是他进来以后团队[TuanDui]的设计力量还是不足,尤其是他所无法顾及的视觉设计方面。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一方面为豌豆[WanDou]荚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同时也将平台上的用户[YongHu]体验设计团队[TuanDui]的人才借用给豌豆[WanDou]荚,就像崔瑾从平台服务层被豌豆[WanDou]荚拉来入伙一样,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一位用户[YongHu]体验设计师也被豌豆[WanDou]荚“过度利用”了过去。
在产品初步成型需要推向市场时,产品命名、域名和商标注册等一系列事情就摆在面前,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这帮搞技术的人一窍不通。王俊煜当时第一次找崔瑾帮忙出谋划策。还请到国内知名域名经纪人王权峰来帮忙。此外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法务负责人裘伯纯在创业团队[TuanDui]和大厂商谈合作时会帮忙做商业合同上的审核,也是在他的影响下,豌豆[WanDou]荚团队[TuanDui]开始把自己的一些技术申请成专利,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这些细碎的事物可能无关核心竞争力,但有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服务平台解决这些事情,创业团队[TuanDui]就可以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产品开发上,对于早期创业团队[TuanDui]来说,这点更为重要。
与此同时,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还有很多可资利用的独特资源,这些资源很大程度上建基于创始人李开复在业界的影响力。早先就有媒体报道过李开复亲自上阵帮创业团队[TuanDui]“拉人”,帮他们争取厂商合作。
作为微博活跃用户[YongHu],李开复也会通过发布和转发,时不时将豌豆[WanDou]荚的消息推送到他的数百万粉丝眼前。其中一些重要的官方消息,诸如1.0版本正式上线(第一个曝光),从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毕业等重要信息更会引来媒体的后续报道。
王俊煜曾在微博里写到,“开复的转发是我增长粉丝的主要源泉”,“豌豆[WanDou]荚”工程师里以才情“著称”的郑焕德,有一回心血来潮,用自己喜欢的乐队五月天的11首歌名创作了一首歌,发到微博上,很快被李开复转发,还被戏称为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招聘曲”。
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还经常会请业界大牛或有经验的创业者来做讲座和交流,王俊煜喜欢听那些“创业失败的故事”,觉得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用。他记得有位草根创业者讲述其自身经历验证的“失败不是因为功能做得太少,而是太多”,就对他有比较大的启发。还有一次UCWeb的CEO俞永福讲到他的公司有一段时间比较商业主导,为了多挣些钱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依赖VC),接了很多厂商的单子,后来发现其实因此错失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就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YongHu]的市场。这些多少都被他下意识的吸收,其影响也都可以从豌豆[WanDou]荚的产品和公司理念中看得到。
更深远的影响存在于那些不易被察觉的价值观层面。创新[ChuangXin]工场[GongChang]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汪华被王俊煜看作直接的创业导师,从汪的身上,他学到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你要做一个大的东西,还是做一个养活自己就可以的东西,这个境界应该是不一样的。”王俊煜讲到,他和整个团队[TuanDui]都希望豌豆[WanDou]实验室能成为一个做出规模很大、服务广阔用户[YongHu]产品的公司,而不是他们几个人挣点小钱的地方,“这方面我们会看的更长远一点”。
自去年9月,豌豆[WanDou]荚已经开始为剥离孵化平台做准备。今年1月14日,豌豆[WanDou]实验室正式搬入他们在一栋居民楼里租赁的一套办公室,门牌号碰巧是二进制数1001,墙面刷成清新的豌豆[WanDou]绿,专门辟出来的一间活动室+卧室,放着一张桌式足球台,工程师们依然会在午饭后聚众玩“21点”来决定由谁洗碗。
随着团队[TuanDui]不断扩大,为了保证公司依然顺利高效的运转,豌豆[WanDou]实验室也开始尝试建立一些规章和流程,但这些规章是由全体成员头脑风暴和民主投票形成,而且“永远不会规定几点钟必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