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财经 >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解读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国家年鉴
粮食[LiangShi]生产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2004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到2010年,我国粮食[LiangShi]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2010年,我国粮食[LiangShi]产量分别为46947万吨、48402万吨、49804万吨、50160万吨、52871万吨、53082万吨、54641万吨。其中,2007年以来连续4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这一喜人成绩离不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其背后更体现了国家财政[CaiZheng]的有力支撑。日前,财政[CaiZheng]部有关负责人就粮食[LiangShi]增产财政[CaiZheng]保障机制接受了记者采访。
加大投入夯实增产基础
粮食[LiangShi]增产离不开财政[CaiZheng]资金支持。2004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CaiZheng]充分发挥公共财政[CaiZheng]职能,着力构建粮食[LiangShi]增产财政[CaiZheng]保障机制,为实现粮食[LiangShi]连续7年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负责人介绍说,这一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着力加大扶持粮食[LiangShi]生产发展投入,不断增强粮食[LiangShi]生产资金保障力度;着力建立健全利益保护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着力支持改善农田基本条件、农业科技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粮食[LiangShi]综合生产能力。他指出,粮食[LiangShi]增产财政[CaiZheng]保障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既有对种粮抓粮主体的奖励补贴,又有对提高粮食[LiangShi]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持;既有建设“良田”的投入,又有支持“良种、良法”的支出;既有对粮食[LiangShi]生产的稳定支持政策,又有保障粮食[LiangShi]生产所需的临时性应急措施。中央财政[CaiZheng]积极构建粮食[LiangShi]增产财政[CaiZheng]保障机制,既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稳定发展粮食[LiangShi]生产的战略部署,也符合公共财政[CaiZheng]建设的政策取向,为促进粮食[LiangShi]连续增产、保障我国粮食[LiangShi]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大财政[CaiZheng]投入力度是粮食[LiangShi]增产财政[CaiZheng]保障机制的首要内容。近年来,中央财政[CaiZheng]不断优化财政[CaiZheng]支出结构,着力加大扶持粮食[LiangShi]生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粮食[LiangShi]生产资金保障力度,努力建立健全财政[CaiZheng]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CaiZheng]支持“三农”投入从2626.2亿元增加到8579.7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与粮食[LiangShi]生产相关的投入从1029亿元增加到4575亿元。
此外,2010年,中央财政[CaiZheng]安排用于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奖励和补贴资金达到2843亿元,用于粮食[LiangShi]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投入达1732亿元,分别占扶持粮食[LiangShi]生产发展投入的62.1%和37.9%。
调动“两个积极性”
保障粮食[LiangShi]增产,除了加大财政[CaiZheng]投入,还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说,在这方面,中央财政[CaiZheng]着力建立健全对农民的利益保护机制和对粮食[LiangShi]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形成了显著的政策导向。
首先,以促进粮食[LiangShi]生产和防范风险为核心,建立对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中央财政[CaiZheng]自200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LiangShi]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四项补贴政策,不断加大直接补贴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2004年至2010年,“四项补贴”资金从145.22亿元增加到1225.9亿元,累计拨付资金达4594.28亿元。与此同时,中央财政[CaiZheng]大力支持落实粮食[LiangShi]收储政策和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帮助农民防范化解种粮风险。2004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CaiZheng]累计安排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支出678亿元,支持政策性粮食[LiangShi]收购,有效缓解了农民“卖粮难”、“储粮难”的问题,消除了农民种粮的市场风险。同时,中央财政[CaiZheng]从2007年开始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2007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CaiZheng]累计拨付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36亿元,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逾8000亿元的风险保障。
其次,以缓解地方财政[CaiZheng]困难为重点,建立了对粮食[LiangShi]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2005年以来,中央财政[CaiZheng]先后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产油大县奖励、超级产粮大省奖励政策,对粮食[LiangShi]主产区予以奖励,并不断增加奖励资金规模,六年累计安排奖励资金810亿元。从今年起,中央财政[CaiZheng]全部取消了主产区粮食[LiangShi]风险基金地方配套,每年减轻主产区地方政府财政[CaiZheng]负担98亿元。
此外,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民长期负担过重的局面,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保障了地方政府特别是产粮地区政府的既得财力。2000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CaiZheng]累计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741.29亿元。
支持提高粮食[LiangShi]综合生产能力
在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同时,中央财政[CaiZheng]还通过支持改善农田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科技和服务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等,着力缓解耕地、水资源、技术等要素的约束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断增强粮食[LiangShi]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粮食[LiangShi]单产水平。
该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中央财政[CaiZheng]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缓解粮食[LiangShi]增产“硬约束”。2004年至2010年,累计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015.6亿元,重点支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和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91.28亿元,重点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1.87亿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71亿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0.59亿亩,显著提高了粮食[LiangShi]综合生产能力。此外,还分别安排2005亿元和571.3亿元用于支持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中央财政[CaiZheng]大力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缓解粮食[LiangShi]增产“软约束”。“十一五”时期,累计安排农业科技经费263.52亿元,重点支持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为粮食[LiangShi]不断增产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种子工程项目,支持农业科技转化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
此外,2004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CaiZheng]还通过中央基建投资安排资金143.7亿元,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实施优质粮食[LiangShi]产业工程和新增千亿斤粮食[LiangShi]规划,充分挖掘粮食[LiangShi]主产区增产潜力。并安排农业生产救灾、病虫害防治、防汛抗旱和应急度汛等防灾减灾资金219.87亿元,着力减轻农业灾害对粮食[LiangShi]生产的影响,支持灾后及时恢复粮食[LiangShi]生产。
该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LiangShi]生产仍面临着资源约束、市场波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央财政[CaiZheng]将进一步健全粮食[LiangShi]增产财政[CaiZheng]保障机制,在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完善粮食[LiangShi]市场调控机制的同时,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粮食[LiangShi]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粮食[LiangShi]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