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财经 >
独立中央银行体系:必要性与理想型--国家史册
经过上百年的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实践总结和货币理论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同现代中央银行应保持较高独立性,这样可有效遏制政府扩张经济的冲动,提高央行[YangXing]信誉,更低成本地遏制通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由此决定了较为特殊的经济政治体制,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当局履行的职能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提高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的有效性,应更清晰地定位中央银行的角色。一直以来,国内都缺乏对于独立中央银行职能的严肃探讨,为此本报本期特别策划了这一专题,并邀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做深入分析,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297期。(周慧兰)
央行[YangXing]权威性之问
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决策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它强调预见性和缓步调整,需由专门人才来做。
《21世纪》:近期的陆家嘴论坛上,吴晓灵提出,在国外,无论是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处置金融风险过程中,谁都不会挑战央行[YangXing]的权威,而在中国,央行[YangXing]的权威不够大。您如果看待央行[YangXing]在中国经济调控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什么要强调央行[YangXing]而非其它部门的独立性?
陆磊:从1999-2007年,金融体系改革包括人民银行的大区行改革、“一行三会”体制建立等,都是为了增强央行[YangXing]独立性,使其能够更加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HuoBiZhengCe]。
2008年之后,不论执行的是宽松或从紧的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央行[YangXing]的权威性都不够大。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宽松时,央行[YangXing]从金融稳定角度可能并不赞同,但为了服从大局,不得不松;货币政策[HuoBiZhengCe]从紧时,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又浮出水面,制约着央行[YangXing]的决策。央行[YangXing]在中国经济调控中本应扮演一个严厉的执法者角色,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HuoBiZhengCe];但经过二十多年的金融改革,央行[YangXing]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仍然不足。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央行[YangXing]应具备独立于政府的职能。其它政府部门基本是权责对称的,执行政策时可量入为出,如财政部等按照部门预算来安排支出,出了问题风险自负,而央行[YangXing]却是高负债的。在现代信用货币背景下,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和金融稳定的权责不对称,当货币超发时,发货币的机构会得到好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益也会增大;而金融风险则由所有公众存款人承担。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天然具备扩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有一个强力的独立于政府当局的机构,承担公众负债者的角色。
黄益平:我十分支持央行[YangXing]增强独立性。理由有二:一是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目标如价格水平的稳定事关全局,与其它政府部门的决策放在一起容易受到干扰,如因追求增长影响对通胀的控制,几次过后,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目标就会丧失权威性与市场信誉。二是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决策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它强调预见性和缓步调整,需由专门人才来做,不然容易造成要么不动、要么手忙脚乱的现象。
《21世纪》:2008年以来的信贷扩张使得央行[YangXing]抑制通胀的目标屡次落空,缺乏独立性被认为是造成中国货币政策[HuoBiZhengCe]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您怎么看?其对经济影响如何?
黄益平:以去年为例,年初就有不少经济学家建议开始回收流动性,后来通胀抬头,呼声更加稠密。但央行[YangXing]在年初调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一直按兵不动,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决策者担忧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说明增长目标重于通胀目标;二是不少决策者认同通胀是所谓结构性的,不需动用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决策部门忙于微观调控农产品供求甚至打击不法商贩。这就涉及到一个专业性问题,通胀上来了,显然跟货币有关。今年看到后果后就有点手忙脚乱。
陆磊:从《中国人民银行法》来看,目前央行[YangXing]的目标制定权和工具执行权并不完备。央行[YangXing]的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委员会实际只是一个咨询议事机构,并非决策机构。每年的宏观调控是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央行[YangXing]要配合年度宏观调控目标。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通胀高时,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胀低时,情况相反。若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增长或降低失业率,那么抑制通胀只能让位于其它目标。
央行[YangXing]缺乏独立性的结果,是判断、决策、效果滞后。2009年放了大量的贷款,央行[YangXing]应预见到2010-2011年会出现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胀,应及早动用利率或其它政策工具来预调,避免通胀的加剧。当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目标转为控通胀后,去年10月19日开始加息,目前以PMI指数为表征,经济出现明显下行,虽然通胀仍在高位,但这轮调控仍将滞后,结果是当通胀下行时还在控通胀,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一行三会”的监管[JianGuan]困境
监管[JianGuan]往往带有保护特征,监管[JianGuan]者会被监管[JianGuan]对象套牢,即“监管[JianGuan]俘获”。
《21世纪》:2003年形成的“一行三会”垫定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JianGuan]的格局,从监管[JianGuan]协调的角度来看,这种监管[JianGuan]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看待各机构监管[JianGuan]目标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陆磊:分业监管[JianGuan]的主要考虑,是监管[JianGuan]和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目标之间是存在分歧的,但实际却是一致的。如央行[YangXing]在信贷投放的同时,必然要考虑通胀风险,商业银行如出现不良资产,整个金融系统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制定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JianGuan]是统一的。
之所以被认为有分歧,是因为监管[JianGuan]往往带有保护特征,监管[JianGuan]者会被监管[JianGuan]对象套牢,即“监管[JianGuan]俘获”。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分业还是混业监管[JianGuan],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目前银行和监管[JianGuan]机构之间是平级的,这等于人为设置了可博弈对象,监管[JianGuan]者的权威性更加削弱。
《21世纪》:现有的机构监管[JianGuan]体系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如何?
陆磊:首先,加大交易成本。如上海国际板的推出,会涉及到货币和外汇管理,需要证监会和外汇管理局进行协调。再如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到资本市场,需要银监会和证监会交叉监管[JianGuan];如涉及保险产品,又受保监会的监管[JianGuan],导致交易成本大幅上升。
其次,目标冲突。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对立。当通胀来临时,微观层面,各金融机构争先恐后扩张资产。相关监管[JianGuan]当局看到的是这些机构表现良好,总资产上升;但从货币当局来看,意味着通胀加剧、局面更不可控。而央行[YangXing]的金融稳定局实际
是缺乏检查和监管[JianGuan]职能的。最后央行[YangXing]只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进行信贷规模控制来降低系统性风险。
最后,工具重叠。就单个金融机构而言,监管[JianGuan]部门的管理工具存在重叠。如为了控制信贷风险,银监会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遏制信贷冲动。而更为有效的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目标是相同,却分属两个不同机构。资本充足率的动用,并不像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和有效,造成了监管[JianGuan]工具的重叠。
理想的监管[JianGuan]格局
宏观调控部门应该通过设置总量和价格目标来管理系统性风险的。
《21世纪》:目前,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独立性不断受到挑战,表现为M2中外汇占款比重不断升高,短期不规则的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央行[YangXing]在资本管制和金融监管[JianGuan]中的角色应如何定位?
黄益平:过去在外部金融危机期间,资本项目管制可能减少了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但现在升值压力加大,资本管制有效性开始下降,二者合在一起就降低了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的独立性,反而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这个局面不改变,即使央行[YangXing]独立了,也很难保障价格水平的稳定。因此我建议尽快实现汇率自由浮动,取消外汇市场干预,同时尽快稳步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这两步要与增强央行[YangXing]独立性结合起来做。
陆磊:资本管制是没有必要的。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只要存在套利机会,一定会有套利行为。资本管制的无效性是客观现实,因此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应在资本流入的背景下来制定。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HuoBiZhengCe]独立性受到挑战,而是货币政策[HuoBiZhengCe]正面应对资本流动,调整货币发行量。
不要认为放出人民币、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于我们是坏事。资本流入意味着人们愿意不断把美元卖出以换取人民币。央行[YangXing]在印制钞票时是无成本的,而无成本的人民币竟然为国内外投资者广泛接受,这是央行[YangXing]伟大的成功。我个人现在最担忧的,是货币和信贷投放过多,未来可能会出现转折,即人们对人民币信心下降,那时我们要应对的就是资本流出了。
《21世纪》: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一个理想的监管[JianGuan]格局是怎样的?
陆磊:为加强央行[YangXing]的独立性,国务院首先赋予央行[YangXing]在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工具上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包括利率和汇率。若有可能,应回归到单一央行[YangXing]兼有货币政策[HuoBiZhengCe]制定和金融监管[JianGuan]职能的状态;若无可能,应由央行[YangXing]牵头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协调监管[JianGuan]。
在现有的监管[JianGuan]模式下,应明确的是,除央行[YangXing]外,其它各监管[JianGuan]部门仅是微观管理部门,而非宏观调控部门。它们是面对单个机构、市场,通过设置游戏规则来管理非系统性风险的,而宏观调控部门应该通过设置总量和价格目标来管理系统性风险的。目前各个监管[JianGuan]当局实际上具有宏观职能,而央行[YangXing]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微观职能,两者的交叉,导致监管[JianGuan]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
(因时间关系,陆磊的发言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