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史上的定位--中国年鉴(3)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ShiQi]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期间,苏联[SuLian]经济情况较好,这一时期[ShiQi],勃列日涅夫对改革[GaiGe]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GaiGe]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也是在这一时期[ShiQi],勃列日涅夫站稳了脚跟。
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GaiGe]趋势日益明显,后来实际上取消了改革[GaiGe]。其原因如下:
其一,改革[GaiGe]是在苏联[SuLian]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宣布,苏联[SuLian]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所谓发达社会主义,其基本含义为:一是苏联[SuLian]已是一种新的社会,即社会主义到了成熟的阶段;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改造处于即将完成的阶段;三是已具备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在这样大背景下得出的结论是,苏联[SuLian]所需要的是发达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不需要进行大的改革[GaiGe],更不用说根本性改革[GaiGe]。
其二,改革[GaiGe]一开始就是强调在不影响集中统一计划原则下进行的。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上强调说:“党一向把计划看成法律。这不仅仅是因为计划是由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计划之所以就是法律,是因为只有遵循计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工作。”
其三,改革[GaiGe]引起权力之争与利益调整,从而使不少改革[GaiGe]措施难以实施。从苏联[SuLian]最高领导层来说,害怕进行根本性改革[GaiGe],害怕失去对全国经济、财政大权的控制。从各级管理机关与企业关系来看,自改革[GaiGe]开始后,围绕权力与利益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其四,行政官僚机构对改革[GaiGe]的阻碍作用。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行政官僚机构一直处于特权地位,这些机构的人员总是以有权“不予批准”而自傲。到勃列日涅夫时期[ShiQi],这些官僚机构不仅庞大,而且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成为改革[GaiGe]的重要阻力。
其五,来自“左”的教条主义的理论障碍。从经济理论来讲,勃列日涅夫时期[ShiQi]主要是两大教条:一是长期否定商品经济,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是最起劲的;二是所有制理论。这在勃列日涅夫时期[ShiQi]是不允许触及的。并且,这个时期[ShiQi]一直认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高形式,并把这个理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1954年出版的由斯大林审定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说: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成熟、最彻底的”形式。显然,任何对这种所有制形式的改革[GaiGe]必然意味着是一种倒退,当然是不允许改革[GaiGe]的。
其六,政治体制倒退,制约了经济改革[GaiGe]。这表现在: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进一步发展;个人集权加强,独断专行现象严重;个人崇拜盛行。勃列日涅夫时期[ShiQi]又恢复了赫鲁晓夫时期[ShiQi]废除的干部终身制,出现了严重的干部老化现象。到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SuLian]国内因循守旧、求稳抑变的思想占支配地位,在勃列日涅夫周围有一大批保守分子,从而使其对传统体制只是修修补补,缺乏改革[GaiGe]的坚决性,从1971年起不准用改革[GaiGe]一词,只准用完善一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