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组图:黄炎培在上海往事摭拾--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献力上海[ShangHai]图书馆[TuShuGuan]事业
图书馆[TuShuGuan]作为近现代中国进行文化启蒙和教育[JiaoYu]普及的重要平台,受到了黄炎培的高度重视。对上海[ShangHai]图书馆[TuShuGuan]事业的投入也成为黄炎培一生当中的重要贡献。早在1916年,黄炎培就提议川沙县[ShaXian]建立教育[JiaoYu]图书馆[TuShuGuan]。1924年,他与马士杰、史量才等发起创立了旨在搜集史料、编辑图书索引等的人文类编辑出版机构“甲子社”。为便于“甲子社”开展工作,黄炎培组织筹建了“甲子社”图书室,但是图书室规模很小,且无专门的名称。1931年“甲子社”更名为“人文社”,黄炎培遂将该社图书室定名为“人文图书馆[TuShuGuan]”。
1932年6月25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史量才、穆藕初等123名著名人士联名发表筹建上海[ShangHai]图书馆[TuShuGuan]公启,在上海[ShangHai]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是年,随着“人文社”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增加,特别是《人文月刊》发行量的增加,人文图书馆[TuShuGuan]亟需改造和扩建。黄炎培决定兴建馆舍,扩充设备,估计需要资金40万元。
为解决资金问题,黄炎培倡议凡有私人独立捐助者,以捐助人之名命名此图书馆[TuShuGuan]。这一倡议得到了当时的上海[ShangHai]巨商叶鸿英的响应。叶鸿英前往该馆参观,认为图书馆[TuShuGuan]为开发民智所急需,于是慷慨捐金50万元,成立鸿英教育[JiaoYu]基金。黄炎培与钱新之等五人被选为基金会常务董事。在黄炎培的推动下,基金会决定以40万元扩充人文图书馆[TuShuGuan],购得淮海西路1413号的一栋洋房为馆体,正式挂出“鸿英图书馆[TuShuGuan]”招牌,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当时上海[ShangHai]五家上档次的图书馆[TuShuGuan]之一。
鸿英图书馆[TuShuGuan]在黄炎培的管理和指导下主要搜集从民国元年起出版的中文书籍、杂志、报纸,多方罗集地方志、宗谱等资料,并用特制纸张、糨糊将剪报分类装订成册,以供收藏和查阅。王造时、彭述之、罗隆基等著名人士都曾是图书馆[TuShuGuan]的经常读者。到1935年2月,鸿英图书馆[TuShuGuan]共藏有书籍64802册,图表219幅,杂件400件,报纸49种(1924年以来大抵完全);选辑各报史料1053216件,杂志日报要目索引152489页。同一年,图书馆[TuShuGuan]成立董事会,黄炎培任主管董事,负责管理约25万元资金余款。截至1938年,图书馆[TuShuGuan]已集得数箱刻有文字的珍稀甲骨。1950年1月24日,黄炎培专门与范文澜等商洽鸿英图书馆[TuShuGuan]迁移到北京的具体办法,后决定将其史料部并入国家近代史研究所,其余资料则并入上海[ShangHai]图书馆[TuShuGuan]。黄炎培与上海[ShangHai]图书馆[TuShuGuan]事业之缘到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