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贞观之魂:唐太宗李世民的人镜魏徵--国家年鉴(2)

  

  李世民[LiShiMin]正式登位做皇帝后,需要处理的国家事务异常复杂,他抱着与大臣共同治政,进行“集体领导”的想法,经常把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等人召集到宫中问以政事,征求他们处理朝政的意见。唐贞观[ZhenGuan]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LiShiMin]对大臣们说:“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TianXia],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嘉谋,致天下[TianXia]于太平耳。”王珪说:“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在王珪等人的建议下,李世民[LiShiMin]对唐王朝[WangChao]的最高权力机构进行了改革,在最高政务的处理方面,继续沿用自魏、晋以来的“三公”虚衔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实权制。由于李世民[LiShiMin]在李渊治政初年出任过尚书令,尚书令这一官职其他大臣极力避讳,李世民[LiShiMin]就用尚书省左、右仆射履行尚书令的职责,中书省、门下省继续由中书令、门下侍中掌理,这样就把秦汉时代的宰相职权分割成了三大部分,缓解了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直接冲突。同时,三省首长又要聚集在政事阁一起办公,这既能保证各项决策的制衡性、透明性,又能避免相互纠缠与扯皮,提高治政效率。对于三省的事权,李世民[LiShiMin]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分工,中书省负责取旨决策,门下省进行审查封驳,尚书省承旨执行与办理。由于行政执行的任务相对较重,尚书省的机构也最为庞大,下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六大行政执行机构,各部设尚书一名,左、右侍郎两名,六部之下各设有四司,分别掌握职能相对明确的官吏铨选、勋爵封赠、官吏考核,户籍、财赋,礼乐、学校、贡举,军政、军令、武将的考核与选拔、边防筹划、刑事与审判、工程制造、屯田、水利、官营工商业等具体事务。由于侍奉于秦王府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官品比较低,不具备出任中央最高权力机构职务的资历,李世民[LiShiMin]又用变通的方式,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等方式低职高配,尽量让有才能的低品级官员有资格参与到中央决策上来。李世民[LiShiMin]还谕令,中书门下官员入阁议政,必须有谏官随从,以便及时对论政情况提出规谏。这些措施落实后,极大地增强了李世民[LiShiMin]贞观[ZhenGuan]年间的治政活力,使国家最高权力中的政令制定、审议监督、实施执行做到了“三权分立”,这既能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又能比较有效地防止重大政令出台的决策失误,保证国家政策与法令的正确贯彻与实施。“三省六部制”在李世民[LiShiMin]贞观[ZhenGuan]年间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标志着中国[ZhongGuo]封建政治体制建设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只要进行稍微的修正,它几乎能跟现代国家政权结构进行接轨。

  唐贞观[ZhenGuan]初年,李世民[LiShiMin]与房玄龄、萧瑀议论隋王朝[WangChao]的灭亡,房玄龄认为[RenWei]主要原因是暴政引起的。李世民[LiShiMin]作了更进一步分析,认为[RenWei]隋王朝[WangChao]之所以产生如此酷烈的暴政,是由于两代皇帝心暗多疑、独断专行,而宰相以下的大臣无人敢说话、唯唯喏喏不履行应有职责造成的。要想不重蹈隋王朝[WangChao]的覆辙,弥补皇帝本人治政能力不足等缺陷,李世民[LiShiMin]认为[RenWei]必须与大臣们共治,“选天下[TianXia]之才,为天下[TianXia]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而不是像已死的杨广那样,“以天下[TianXia]之广,独断一人之虑”,搞一人“独治”,最后成为天下[TianXia]公敌,民贼独夫。李世民[LiShiMin]又谕令:“朝廷下发的诏令,如果不便于实际操作或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要立即上奏,可以暂缓执行。”在调整中央机构时,对于地方行政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唐王朝[WangChao]统一天下[TianXia]过程中,李渊为收揽人心,大量分封过拥戴唐王朝[WangChao]的有功之臣,分封与委任官职的地域不够用,李渊就把大的州、县分成小州小县,以便容纳更多的官僚。李世民[LiShiMin]执政,对于官僚机构臃肿不堪、效率低下很不满意,在房玄龄的建议下,将全国行政区划成十个大型的“道”,“道”设节度史,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对区域内的州、县进行巡视、监察。同时,裁撤了近三分之一的县治,一半的州治,大量减少地方官吏,这样就相应减轻了普通民众的税赋负担。

  调整好行政机构后,李世民[LiShiMin]又令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以《隋律》为蓝本,根据“法尚宽平”的原则修定李渊治政时期的“唐律十二条”,通过近十年时间订出《贞观[ZhenGuan]律》十二卷五百条,对律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律法问题进行了全面规范,除谋反罪判死刑外,其余刑事条款与《隋律》相比,均有相应程度的减轻。对于死刑罪的审定,李世民[LiShiMin]还规定必须报皇帝本人亲自审查,地方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才能定案。《贞观[ZhenGuan]律》是中国[ZhongGuo]完整保存下来,并对后世中国[ZhongGuo]、朝鲜、日本、越南刑律体制有重大影响的一部律法,是东方儒家文化律法体系的经典代表之一。唐贞观[ZhenGuan]四年(公元630年),全国上报判死刑罪人只有二十七人,最终审定的只有十二人,后来由于唐军攻突厥取得胜利,这十二名死罪犯全部开赦。唐贞观[ZhenGuan]六年(公元632年)冬,全国狱中的二百九十名死罪犯被全部放归家中,让其与家人团聚,次年秋这批犯人按时到刑场准备就死,结果全部被开释。这是中国[ZhongGuo]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惟一没有以罪杀人的年份。李世民[LiShiMin]的简政缓刑措施在全国推行后,贞观[ZhenGuan]初年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大唐十万里河山“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赉粮焉。”贞观[ZhenGuan]初年,朝廷还在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调整“租、庸、调”租赋制度,发展国家经济;实施中央及地方学校教育,举行年度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审定官方认可的《五经》经义,修订两晋、南北朝及隋代的官方《史书》,作皇帝起居注与实录以保存国家大事史料等方面,均取得了令后世仰目的成就。

  达成“贞观[ZhenGuan]之治”的宏大政绩,长孙无忌、房玄龄、王珪、李靖等人功不可没。而尤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则是魏徵在平衡皇权,使“集体领导”体制能够得到长久运行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由于有魏徵,“贞观[ZhenGuan]之治”的政风才能够在中华政治文明史上处于万世吹拂的独特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魏徵才是“贞观[ZhenGuan]之魂”。魏徵在为李世民[LiShiMin]所用之前,亲身经历了隋文帝杨坚全盛、隋炀帝杨广惨败、瓦岗寨李密农民军兴败、唐王朝[WangChao]兴起、河北窦建德农民军兴败、前太子李建成兴败,对这些忽兴忽败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比常人更加深远与理性的认识。到了李世民[LiShiMin]治政,魏征认为[RenWei]对“皇权”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使朝政不至于高度垄断在皇帝或权臣个人手里,是保持治政平衡,不发生爆炸性灾难的根本政道。这与李世民[LiShiMin]的自觉“放权”,实行“集体领导”相契合。魏徵亦以积极的“诤政”为基准,大胆参与到限制皇帝专权的流弊,规谏皇帝治政得失的政权监督事业之中,并且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千古留名的大谏臣。

  唐贞观[ZhenGuan]元年(公元627年),关中大旱,百姓卖儿卖女、流离失所、毙死路途的极多,而国家仓储空虚,无钱无粮可救自然灾害。加之强大的草原突厥压境陈兵,内外叛乱时有发生,使得李世民[LiShiMin]吃不安、睡不稳。李世民[LiShiMin]急于扭转隋末以来的治败政坏局面,而魏徵则频频上谏,议论朝政得失。李世民[LiShiMin]对魏徵提出的治政意见极为重视,常常在深夜派人请魏徵到自己的卧室“访求得失”,魏徵也“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李世民[LiShiMin]与群臣讨论如何对老百姓实施“教化”,以稳定国家根基等问题,尚书仆射封德彝认为[RenWei]大乱之后人难教化,必须用强力推行严刑峻法,并说“自尧舜禹三代以后,人的习性越来越狡诈,秦始皇用法律严治国家、汉武帝崇儒家又杂霸道,原因就是人的习性越来越败坏,想用教化但没办法用。”封德彝的论点很有代表性,魏徵则认为[RenWei]这会把政权治理拉入重走秦始皇、杨广的邪道,批驳说:“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犹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商汤灭夏桀,周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魏徵认为[RenWei]“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又进一步批驳说:“假如古人最淳朴,而后人则越来越狡诈,那演变到今天,走在街上的就没有人了,都化成鬼魅矣!”魏徵又认为[RenWei]隋朝虽然府库充实、兵戈强盛,但由于“甲兵屡动,徭役不息”,最后虽富强而丧败,其原因就是因为“动”。在大乱之后,百姓疲敝,人心思治,当以安静为本,“静之则安,动之则乱,人皆知之,非隐而难见也,非微而难察也”。据此,魏徵还提出了“以静为化之本”的施政方针,主张偃革兴文,以静为本,让社会有个安定的环境,与人民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为此,魏徵曾屡次劝谏李世民[LiShiMin]停止兵事,提倡轻徭薄赋、布德施惠。李世民[LiShiMin]采纳魏徵的建议,制定了经国治世的基本国策,对于“贞观[ZhenGuan]之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李世民[LiShiMin]嘉奖说:“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由于魏徵的归谏之功,李世民[LiShiMin]封魏徵为尚书左丞。平定突厥后,李世民[LiShiMin]与长孙无忌谈到魏徵的功绩时还说:“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威慑四夷,远人自服。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ZhongGuo]既安,远人自服。’朕从其语,天下[TianXia]安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驿,相望于道。凡以此事,皆魏徵之力也。但恨不让封德彝见之耳!”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