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老摄影家翁乃强:1966年毛主席天安门彩照引轰动--国家史册(2)
■让国外了解新中国,就靠民间的渠道
“文化大革命出土文物展”就是总理让郭沫若、王冶秋来办的这个[ZheGe]事儿,当时[DangShi]我们[WoMen]几个人在故宫博物院拍了好几天,后来[HouLai]《人民画报》登了特辑。因为“破四旧”时红卫兵乱砸,那时[NaShi]国外说中国“文化大革命”破坏文物,总理是对着这个[ZheGe]来的,教育红卫兵,不要认为什么都是“四旧”,有很多[HenDuo]都是很珍贵的文物,所以搞了这个[ZheGe]展览。展出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马踏飞燕,很多[HenDuo]很珍贵的文物。这个[ZheGe]特辑出来,在国外影响极大。
还拍了经常进行的抬着毛主席[ZhuXi]和林彪的画像游行场面、北海公园团城城墙上粘贴的大字报、长安街西单路口宣传牌上的宣传画、新华书店的造反派烧刘少奇的《论共产党人的修养》……我留下来的大多是底片,没有洗成照片[ZhaoPian],很多[HenDuo]是没有剪的,一卷一卷的,还没弄完呢。那时[NaShi]没时间去做,都是尽量地拍,回来冲出来一看,这个[ZheGe]可以发稿用,就剪下来做了,其他的就放一边了。发稿用了的那些,反而现在我都没了。
那时[NaShi]很多[HenDuo]国家都没有跟我们[WoMen]建交,让国外了解新中国,就靠民间的渠道,对外宣传,我们[WoMen]自己出的杂志就很重要。当时[DangShi]《人民中国》有日文版、英文版和印尼文版。周总理、廖承志他们懂得怎么对外宣传,不是空喊口号,要讲事实,讲道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不是假大空,穿靴戴帽那些。我们[WoMen]还有日本专家呢,他们也提意见,说应该怎样,很注意要实事求是。那时[NaShi]有人到农村去拍农民——农民下地不是穿着补丁衣服吗?就让他们换衣服,结果都穿着的确良下地插秧,我们[WoMen]的日本读者就反映了,中国人怎么会是这样下地呢?我们[WoMen]日本农民都是穿着破旧的衣服下地干活。
黄祥坤看照片[ZhaoPian]也是,摆拍的他就放到一边去,也不解释,就说这个[ZheGe]不好。当然弄虚作假的照片[ZhaoPian]我们[WoMen]杂志也用过,因为照片[ZhaoPian]不全是我们[WoMen]自己拍的。那时[NaShi]我拍了很多[HenDuo]生活的题材,很具体,很生活。绣花鞋出口到日本,我就到南方,到村里去拍小姑娘怎么绣花。还有景德镇、茅台镇,都一个一个去拍。
比如拍“背篓商店”,周口店有个供销社为山区农民服务,就像《新货郎》那个歌唱的一样,以物换物,背去煤油等等,换回干果什么的,我就跟着他走拍这个[ZheGe]过程。
还有冬储大白菜,那时[NaShi]有“白菜办”,公社田头堆着的白菜,满街拉白菜的大卡车,而且不能随便买,得一级菜二级菜搭配着买,就得平均分配。现在再看,成计划经济的标本了。
商品经济开展较早时,允许个体户了,就在天安门观礼台的下边,出了个个体小卖部,卖水果饮料。还有天安门广场边上谈恋爱的,下着小雨,打着伞,一对儿挨着一对儿。我的镜头里留有这些影像。
这些都是小镜头小场面,但是现在看很有意思,反映了时代变迁。最有意思的是,因为外宣工作的需要,所以我的照片[ZhaoPian]中有相当数量的彩色反转片,这是在其他传媒工作的摄影师所不可能做到的,今天看起来弥足珍贵。
那时[NaShi]我们[WoMen]杂志每期有个舞台专栏,介绍中国的演出,我也拍了好多,人艺的话剧,儿童剧院的演出、京剧、舞蹈……拍样板戏我到样板团里去拍,拍他们练功,浩亮、刘长瑜、袁世海他们怎么开会研究唱腔。
还有很多[HenDuo]底片不知道哪里去了,现在找不着了,很可惜。我要慢慢整理我经历的、记录的这些,通过图片可以回想起当时[DangShi]的许许多多,让人反思和回味。
(本次采访得到“四月风——实名制摄影圈”罗大卫先生的帮助,谨此致谢)
■图片提供/翁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