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探访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将军异国战场书写绝笔家书--国家史册(2)
师部研究决定:实行秘密火化,带骨灰回国
“母亲王荷馨见到父亲的家书时,也见到了父亲的遗骨。”戴安澜的儿子戴澄东告诉《瞭望东方[DongFang]周刊[ZhouKan]》。这封家书中,戴安澜还提到,“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根据郑庭笈的回忆,5月18日,第200师撤退通过西保到抹谷公路时,遇敌第五十六师团的两个大队兵力,戴师长[ShiChang]在混战中负伤,胸部和腹部各中一弹。第599团团长柳树人和第600团副团长刘杰阵亡,遗体都没有[MeiYou]找到。
“缅甸[MianDian]已入雨季,戴师长[ShiChang]终日躺在担架上,雨淋日晒,又没有[MeiYou]药可换,伤口已经化脓,到了5月26日下午7时,在缅甸[MianDian]茅邦村光荣殉国。”郑庭笈回忆,工兵赶制棺材,夜间将戴师长[ShiChang]遗体入殓,29日,因天气炎热,戴师长[ShiChang]遗体流脓水发臭,决定火化,将火化后的遗骨用绸布包好,装在木箱里,送回国内。
“弥留之际,他总是把师部几个人叫到身边,询问行军路线、军纪、生活等情况,唯一没有[MeiYou]提及过孩子、夫人,没有[MeiYou]留下一句安排后事的话。”第200师野战医院中校院长李颖忆说,戴将军[JiangJun]牺牲两天后,遗体散发出异味,师部研究决定:实行秘密火化,带骨灰回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我和几名医护人员给戴将军[JiangJun]换穿上干净的军衣。我们把砍伐的树木劈成段儿,堆积起四五尺高的柴垛,然后把将军[JiangJun]的遗体放置其上。”
“我们背着师长[ShiChang]的骨灰回国,副师长[ShiChang]安排我背了6天。”幸存老兵王兆祥告诉《瞭望东方[DongFang]周刊[ZhouKan]》,“戴师长[ShiChang]负伤时,599团去向不明,当时戴师长[ShiChang]还清醒,他说,‘我老戴这次不死的话,一定先斩后奏,先把599团团长柳树人杀掉,再把参谋主任和炮兵营副营长枪毙。’”
而戴安澜至死不知道的是,身为599团团长的柳树人,已先于他而殉国。
第200师回到云南保山后,师部派人打好棺木,重新装殓了戴将军[JiangJun]的遗骨,并派一个排的兵力,护送戴将军[JiangJun]的灵柩回昆明。灵车上,赫然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竿首高挑着将军[JiangJun]殉难时的血衣。
“母亲非常的坚强。她知道父亲对教育非常重视,在父亲去世第二年,就把全部抚恤金捐献出来,在广西全州开办私立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戴澄东说,1949年,国民政府派人到我家,要母亲带着孩子们跟他们撤离,母亲回绝:“我的丈夫葬在哪里,我一辈子就带着孩子在哪里,决不离开他。”
1971年,王荷馨去世,一生未改嫁。子女们将她的骨灰移至安徽芜湖,和丈夫合葬。
戴澄东说,他于2011年初已经通过外交部向缅甸[MianDian]当局提出申请,希望到父亲牺牲的缅甸[MianDian]北部的茅邦村去祭拜。茅邦村因距离缅甸[MianDian]的宝石产地抹谷很近,外国人被限制进入。
在距离茅邦村不远的缅甸[MianDian]腊戍,当地华侨何建怀告诉《瞭望东方[DongFang]周刊[ZhouKan]》,“戴将军[JiangJun]牺牲时的那片树林还在,缅甸[MianDian]人不去砍,缅甸[MianDian]的司机路过那里时,都会主动按几声喇叭,他们知道,那里牺牲了一位来自中国[ZhongGuo]的将军[JiangJun]。”
对那么多死去的兄弟,我们总得有一个祭祀的地方
“人们在给凯旋者授予勋章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为今天的和平稳定作出牺牲的阵亡弟兄,要记住,在茫茫丛林里、在漫漫公路旁、在滚滚的江河沿岸、在高山上、在峡谷中,还躺着数以十万计的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官兵的遗骸”
这是2000年3月12日,位于缅甸[MianDian]同古的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纪念馆落成仪式上,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老兵杨伯方宣读的祭文中的一段话。1921年出生于河南的杨伯方,曾是新38师的一名汽车兵,参加过新38师孙立人将军[JiangJun]的成名之战---仁安羌大捷,之后随同部队穿过野人山败退印度。
抗战结束后,杨伯方留在了缅甸[MianDian]同古,并于1955年到当地的一所华文学校教书。在这所华文学校里,有1951年由同古华侨杨光汉等人筹资修建的一座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纪念碑。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缅甸[MianDian]政府将全国的华文学校收归国有,同古的华文学校亦不能幸免,被改为缅语学校。
更令杨伯方伤心的一件事情是,198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纪念日,中国[ZhongGuo]驻缅甸[MianDian]大使馆派人前往同古向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纪念碑敬献花圈时,却因为纪念碑在已归缅甸[MianDian]政府的学校里,遭到当地教育部门的阻止。中国[ZhongGuo]官方的首次到访,就吃了闭门羹。
“想起那么多死去的兄弟,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杨伯方在2008年接受《瞭望东方[DongFang]周刊[ZhouKan]》采访时说,“我就想,一定要把纪念碑迁出来,对那么多死去的兄弟,我们总得有一个祭祀的地方。”
在经过诸多的非议和曲折之后,通过中国[ZhongGuo]驻缅甸[MianDian]大使馆协助,杨伯方等5名华侨于1992年上书缅甸[MianDian]最高当局,申请将纪念碑迁出学校。但申请最终未见半点回应。
1997年初,杨伯方等再次通过大使馆上书缅甸[MianDian]中央,并通过国民外交等手段,双管齐下。终于,1997年3月5日,该申请得到了缅甸[MianDian]政府的批准。未敢有任何停留,当年4月1日,成功将原来的纪念碑迁移至华人会馆的财神庙旁边。同时,杨伯方等人又筹款,修建了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纪念馆。在2000年3月12日的纪念馆落成仪式上,中国[ZhongGuo]驻缅甸[MianDian]大使馆以及当地的华侨社团均派人参加。
“当年奉命守坟的那些可怜的伤兵,也在无望的守候中熬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纪念馆落成仪式的祭文中的这句话,却又成为杨伯方的谶语。2009年1月2日,这位在同古孤守数千亡灵的老兵与世长辞,终年89岁,最终依然没能逃脱客死异乡的命运。
2011年2月27日,《瞭望东方[DongFang]周刊[ZhouKan]》来到同古,在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纪念碑前进行了祭拜。在杨伯方等人倾力修建的中国[ZhongGuo]远征[YuanZheng]军纪念馆的横梁上,依然有“远征[YuanZheng]异域投身沙场埋骨他乡,反法西斯保卫和平扬名中外”字样,令人唏嘘的是,纪念馆已被改做一个停放自行车的库房。
陪同前往的华侨看出了异样,解释说,“修了纪念馆,没人来祭拜,又有什么意义呢?”
(感谢中国[ZhongGuo]驻缅甸[MianDian]曼德勒总领馆及张建兴领事、常博先生、厦门莫耐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云南普洱德福经贸有限公司、云南昆明工惠大药房为此次采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