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林文英:竟把头颅换自由--国家年鉴(3)
参加革命[GeMing]起义
2011年4月5日,来自长沙、海口、儋州、定安以及文昌等地50余位林文英[WenYing]的后人,在林文英[WenYing]陵园插香点烛,敬献鲜花,用传统的方式共寄哀思。
家在长沙的林洪柱与老伴一起回到世坑村,为林文英[WenYing]扫墓。林洪柱告诉老伴:“伯祖父为革命[GeMing]不惜赴汤蹈火,曾参加孙中山[SunZhongShan]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和著名的黄花岗起义。”
1907年12月,孙中山[SunZhongShan]和黄兴等组织华侨由越南边境进入广西镇南关发动起义。林文英[WenYing]负责交通联络,购运军火,接济起义前线。起义发动后,义军很快占领镇北、镇中、镇南三个炮台。次日,林文英[WenYing]随孙中山[SunZhongShan]、黄兴冒着炮火赶赴前线,激励将士。清军参将陆荣廷损兵折将后采取缓兵之计,向革命[GeMing]军“密函约降”。孙中山[SunZhongShan]等信以为真,仅余百多人守卫镇南关。岂知陆荣廷立即增派四千余清兵围攻镇南关,革命[GeMing]军寡不敌众,被迫突围撤离镇南关。
1910年11月,孙中山[SunZhongShan]、黄兴、胡汉民等在马来半岛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起义。经周密准备,同盟会在香港设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任部长。胡汉民、林文英[WenYing]等将孙中山[SunZhongShan]在南洋各地和美洲筹集的经费转回香港统筹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黄花岗起义爆发,林文英[WenYing]随起义志士进攻督署,“攻打都署一路势孤力单,伤亡惨重,林文英[WenYing]含恨离开广州,转返香港。”林洪柱说,林文英[WenYing]从起义失败中逐渐认识到,革命[GeMing]军是“将多兵少”,以此少数而敌多数,起义屡屡失败,林文英[WenYing]在失败中探索着推翻清廷的道路。
1911年11月,广东光复,胡汉民出任广东都督。不久,林文英[WenYing]被委任为琼崖民政长,琼山人王斧副之。林文英[WenYing]和王斧返琼在海口设立琼崖临时行政总机关。但当时的琼崖兵备道刘永滇以未奉都督府命令拒绝接管。此后,林文英[WenYing]愤而离琼。
讨袁先锋
1913年初,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刚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的林文英[WenYing]返琼,和陈子臣等人在海口市西门外(今新民西路),创办了琼崖第一份革命[GeMing]报纸《琼岛日报》,他任总编辑兼记者,撰写爱国文章,宣传孙中山[SunZhongShan]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共和主张。
“《琼岛日报》创办初期,设备相当简陋,仅有二号、四号两种铅字,而且残缺不全。林文英[WenYing]白天编报,晚上还兼任夜校的老师,通过教学,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林洪柱告诉记者。
1913年秋,广东都督胡汉民秘密派陈侠农为琼崖讨袁军总司令,在琼文交界的白石溪设立倒袁总机关。同年,陈侠农率讨袁军在文昌九林铺饭店击毙琼崖反动头目周绍昌。林文英[WenYing]在《琼岛日报》上迅速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打击了敌人的凶焰,大张了民众的志气。当时《琼岛日报》日发行量达二千多份。
这一年10月,袁世凯强行召开国会大会,林文英[WenYing]遂离琼赴京。10月6日,袁世凯派人包围国会协迫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林文英[WenYing]和其他国民党议员在会上对袁氏违反法定程序,用武力胁迫选举等问题进行诘责。林文英[WenYing]“敢直言,尝以公直招,当道忌,而先生之志愈坚”“当场质问袁政府之案言词愈烈”。(林森,《林文英[WenYing]叙文一》)
1914年1月,恼羞成怒的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逮捕国民党人。
此后不久,受孙中山[SunZhongShan]的指派,林文英[WenYing]从沪经穗返琼,领导琼崖讨袁斗争。此时,原《琼岛日报》社已被袁世凯据琼爪牙、琼崖绥靖督办陈世华查封,林文英[WenYing]于是在南门街(今博爱南路)改办《琼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