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张寒晖和他的《松花江上》--中国年鉴网(3)
西安[XiAn]事变,周恩来在会见被捉的蒋介石之后,途经新城的“讲武堂”,亲自指挥民众高唱悲歌,说:“一支《松花江[SongHuaJiang]上》,叫伤心人断肠。”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XiAn]办事处出席东北[DongBei]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恩来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再次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SongHuaJiang]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
20世纪60年代,在创编大歌舞《东方红》时,周恩来总理指示,将《松花江[SongHuaJiang]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这是一首史诗歌曲。他的词曲作者是谁?他是张寒晖。他不是东北[DongBei]人,他早已离开了我们[WoMen]。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生,原名含晖、兰璞,河北定县人,母早逝,父是教书先生,一人负担张寒晖兄弟五人及张寒晖祖父母的生活。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以至把张寒晖最小的弟弟送给了人,但仍东挪西借让张寒晖上学。1919年他进入保定高师附中读书。保定高师附中毕业后,他考入北平私立电气工业学校。1922年又考入北京艺术戏剧专门学校。他有艺术方面的爱好,这所学校也不收学费。一位未来音乐家的才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孕育。1922年10月,张寒晖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先是在艺专工人俱乐部工作,后又领导北平青年俱乐部,组织“五五学社”,并在社刊上发表剧作《他们的爱情》。因积极参加[CanJia]革命活动而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通缉,1924年被迫回家务农,后在乡村一所高小教书。1925年,北平国立艺专设置戏剧系,他报考后被录取。这期间他参加[CanJia]了各种有关的革命活动,1926年还参加[CanJia]了“三一八”等示威游行,宣传革命主张,被列入了通缉名单。因而遭到反动派搜捕,他剃光了头,徒步400里回到家躲避。1928年重回艺专,1929年毕业,因学业好,留戏剧系当助教,但不到一年,又被革回乡。1930年再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因与校方的艺术思想难以调和而被革职。后来在家乡河北定县(今河北定州市)参加[CanJia]了由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工作。
1933年,他曾到西安[XiAn],被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任命为省民教馆总务部长;他组织了“西安[XiAn]实验剧团”、“西安[XiAn]铁血剧团,演戏,办刊物,不久被撤,张寒晖又回到家乡。1934年在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大众艺术等活动。
1935年9月,张寒晖二次应邀去西安[XiAn],担任主要招收东北[DongBei]流亡学生的西安[XiAn]省立二中(即今陕西师大附中)28级(1939年毕业)班主任和国文教员。在二中他组织成立了“斧头剧团”。
这时的寒晖,心中积聚着中国领土东北[DongBei]丧失的悲痛,对蒋介石又派东北[DongBei]军到陕北作战表示愤慨。这时他接触的东北[DongBei]军中的共产党员孙志远,给他讲了东北[DongBei]军将士思念丢掉了的国土[GuoTu]之情,讲了东北[DongBei]难民对丧失国土[GuoTu]的悲愤,并送给了他一本东北[DongBei]军67军出版的《东望》杂志。